...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用)先煮麻黄数沸,去沫,内诸药煎。热服。覆取微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仲景立方之祖,医中之圣也。所着《伤寒》、《金匮》诸书,言言典要,为后人度尽金针。即如伤寒太阳一症,头绪最繁...
...血虚等症也。《元珠》闭癃遗溺不禁之辨,谓闭者,小便不出,塞而不通也。癃者,罢弱而气不充,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俗名淋病者是也。闭则是急病,癃则是缓病;遗溺睡梦中溺出,醒而方知是也。不禁者,日夜无遍数,频频而溺也。...
...正之法,息风、涤痰、扶本之方,精审明辨,大法备矣。他如肿胀有虚、实之异,《内经》言之详尽,《金匮》分之明晰,奈何市医不明,妄执治标渗利以误人。先生目睹其害,不惮烦而辨正之,济世利人之苦心,昭然若揭矣。...
...《鸡峰》云∶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足,胸中蓄热而实,故有头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与心火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闷瞀也。又云∶头风目眩者,由血气虚,风邪入脑,而牵引目系故也。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血气与脉并上为目系属于脑,后...
...干血,血瘀而干也。瘀则生热,内伤肝肺,发热咳嗽,日以益甚,不已则成劳。《金匮》所谓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是也。大黄 虫丸大黄(二两五钱)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虻虫(升) 虫(半升)...
...可见,焉得冒淡之名?因知《金匮》四饮中之痰饮,虽本一作痰,而走于肠间之水,淡不淡尚未可卜,仲景亦必不凭空名之。淡饮之淡,当为流字之误。走于肠间,正谓其流,与溢字、悬字、支字,皆是状其水行以为别。水之行象,必得此四者方备。《巢源》论饮,悉本《...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脉、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脉、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作者:唐大烈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92-1801年 自序 卷一 祷告药皇誓疏 温证论治 人身一小天地论 书方宜人共识说 卷二 日讲杂记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辨《金匮》之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维脉为病论治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
...金匮心典集注》、《医学读书记》,以及《北田吟稿》二卷,皆已脍炙人口。大父少时学医于马元一先生,先生负盛名,从游者无数。晚得大父喜甚,谓其夫人曰∶吾今日得一人,胜得千万人矣。后先生着书甚多,皆大父所商榷以传,于此见前辈之卓识云。孙世楠述此蔼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