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祚民医案——伤肺卫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胸背部较多,大者如黄豆,小如粟米,四肢散在,微观。舌尖微红,苔薄黄,脉滑数。 【诊断】 水痘(中医:水痘)。 【辨证】 伤肺卫。 【治法】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金银花lOg,连翘6g,梔皮炭8g,赤芍6g,黄连2g,蒲公英6...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90.html

王伯岳医案——风寒感冒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9g,酒大黄3g,炒莱菔子9g,甘草3g。继服2剂病愈。 【按语】 张老治外感发热,组方用药有两个特点:是表里双解,因小儿肌肤疏薄,藩篱不实,最易为外邪侵袭,而受之后,传变最快,化热最速,单纯的表证为时甚短。最常用大柴胡汤加减,解表攻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14.html

骨槁肉篇_《形色外诊简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脱肉破 ,真脏见,十日(原作月,非。)之内死。(脾绝。)大骨枯槁,大肉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未见,期岁。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肾绝。肩髓之肩,疑是骨字之讹。)大骨枯槁,大肉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肩项上似当有引...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gsewaizhenjianmo/745-7-6.html

论叶天士之“先安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其次对叶天士影响最大的首推吴又可,其《温疫论》中有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内容十分丰富。吴又可形容温邪就像流水一样,哪里低洼,就向哪里流动,哪个脏腑虚弱,病就会乘虚而侵及个脏腑。如《温疫论·上卷·传变不常》中说“或素有他病,偶之亏,乘...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682.html

胸汤证其一_《经方实验录》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清热之方以肃余。嗣后余屡用此方治胸膈有湿痰,肠胃有热结之证,上下双解,辄收奇效。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于是益信古人之不予欺也!【按】余来从师前,曾遇证。病者为肥妇,自谓不病则已,病则恒剧。时当炎暑,初起,微恶风寒,胸闷,医者予以解表...

http://qihuangzhishu.com/1032/76.htm

序_《吴鞠通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之作, 于明人。《四库全书》医家类着录薛己、陈桷两家医案,世鲜传本。惟明·江 《名医类案》、国朝魏之 《续名医类案》,乾隆间长塘鲍氏刊行之,同治间有重刻本。江氏征引古今方论,附以评语,颇多辨证;魏氏采摭尤繁富,而不能免芜杂之累。若喻...

http://qihuangzhishu.com/659/2.htm

部难得的好医书——《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_【中医宝典】

...□ 李俊德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图片说明: 医案 李男,九岁,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日,身热咳嗽周,初则汗出不彻,脉数,苔白根腻、食少,大便间日下,曾进中药及注抗菌素未解,验血白细胞仅二千余,宜解暑湿为治。 叶天士曰“炉烟虽灭,灰中有火”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916.html

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不可干”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069.html

脱_《也是山人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红光耀目.脉按之细而兼沉.总是.锢蔽日深.清之法.均已无效.症属棘手.勉拟热因热用之方.补里托.俾乃导火归原.庶有百中幸之望.人参(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炮熟川附子(五分)去皮上桂(五分) 淡干姜(五分) ...

http://qihuangzhishu.com/864/15.htm

”字的说文解字_说文解字的解释_说文解字的意思

...琅郡。从邑牙聲。以遮切 () 琅郡也。謂琅郡之字如此作也。前志曰。琅郡、秦置。屬徐州。後志曰。琅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領東武等五十一縣。今山東兖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帶...

http://hanwen360.com/w/90AA.html

共找到409,8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