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序_《医学从众录》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陈君徽庵以世其家,今岁夏间,予患沉 ,徽庵以数剂立起之。益信其学之有渊源也。一日出其令祖修园先生所着《医学从众录》一书,示予曰∶此先大父晚年采撷各家之精华,折衷而归于至当,堪为初学指南,将付刊以公于世,请题数语,可乎?予受而读之,其症...

http://qihuangzhishu.com/738/3.htm

清代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一、《本草崇原》 《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继而王琦访得副本,校刊后刻入《林指月》丛书,时已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后续有翻刻。 此书摘录《本草纲目》本经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1.html

十八治产前后患,蒲黄黑神散功效_《卫生家宝产科备要》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 产后乍见神鬼,人不识,呼为风邪,但服此药,即瘥。第九 产后月内不语,但服此药,即瘥。第十 产后腹痛兼泻痢,急服此药,后服调汤。(调汤是止泻锻石散,出产乳经。)第十一 产后遍身疼痛,但服此药,瘥。第十二 产后小便出血,大便秘涩,人多...

http://qihuangzhishu.com/287/46.htm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去朝鲜从医,洪武十二年(1352)高丽任他为典。永乐五年(1407)九月,朝鲜派王子来中国,随员有医生“判典监事”杨弘达等人。洪熙元年(1425)七月,明使随员太医张本立和辽东人何让赴朝为朝鲜世宗王诊病,讨论治疗对策,并传授医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8.html

辨正蒋问斋略伏邪篇_《温热逢源》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藏于募原,则发为寒热、痞闷、呕恶等证。伏温之邪,从经络内袭,所袭者风寒之邪,伏于少阴,发为寒热、身疼之候。病原见证,两者截然不同。蒋氏不能细加审别,而伏邪,每每将募原之说牵涉搀混,致学人转有多歧之惑。爰亟取蒋氏伏邪篇原文,为之逐条辨正,...

http://qihuangzhishu.com/813/10.htm

内外痈疽先变脉_《三指禅》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平人饮食仍旧,气体如常而脉数者,多发痈疽。夫外感脉数,骤然而来,饮食为之一变。兹之脉数,何以饮食仍旧也?内伤脉数,由渐而进,气体为之少减。兹之脉数,何以气体如常也?其为痈疽也,明矣。发于外者,痈疽并称,后犹可疗,发于内者,但以痈,务须...

http://qihuangzhishu.com/786/106.htm

《章太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又名《猝病新论》。章太炎撰。刊于1938年。内容广泛,有医学理论探讨、病症论述、古典着的考证和评价等三十八篇。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对《内经》也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的态度,提出五脏配五行之说“不可拘滞...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32.htm

《章太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又名《猝病新论》。章太炎撰。刊于1938年。内容广泛,有医学理论探讨、病症论述、古典着的考证和评价等三十八篇。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对《内经》也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的态度,提出五脏配五行之说“不可拘滞...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19.htm

疟疾脉_《三指禅》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儒者读书十年,穷理十年,自谓于,已通三昧。及其视病,两相龃龉,不归责药肆之假,便诿咎染病之真,与之强辩,无庸也,请试之治疟。夫疟病之浅而显者也,最易足以验之得失。世之用劫药而侥幸以取功者,不在此。如果堂堂之阵,正正之师,而百战百胜焉...

http://qihuangzhishu.com/786/94.htm

序三_《察病指南》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能人多矣.能使人皆能人不多也.盖以医人有限.以教人无穷.施桂堂察病证有书曰指南.考本草有书曰辨异.而续易简又有方有.桂堂之心.使人人知有此书此方论也.不特自能人.且欲人莫不能人. 录录辈曰秘方曰家藏方.小智自私.靳不示人.心...

http://qihuangzhishu.com/270/4.htm

共找到345,4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