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序_伤寒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电子科技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我们民间中医网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启动了“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编制工作。郑钦安伤寒恒是我们继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之后完成第三部电子版书籍。本书以巴蜀书社1996年1月出版...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1034-4-0.html

前言_中医眼科备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眼科是中医临床学科一门分支,有着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内容.。学习中医眼科学习中医其他临床学科一样,面临着古籍阅读理解、临床辨证施治、方剂记忆、药物配伍等问题。本着解决这些问题目的,历经十载,编著成中医眼科备读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yankebeidu/1098-5-0.html

伤寒研究、总结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秦汉及以前“伤寒”概念几乎是温热同义语。它在医学中所占地位逐渐上升,所包含实际内容逐渐扩大,其理论系统也逐步趋向成熟。东汉时期,伤寒辨证施治体系达到了中医临床医学高峰。伤寒杂中的伤寒学说较之内经难经有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1.htm

读书临证,乐在其中——何绍奇读书析疑临证得失读后_【中医宝典】

...何绍奇先生遗着读书析疑临证得失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出了增订版,封面以墨竹作底衬,装帧设计淡雅,一如何先生之风格,书名由何先生亲笔题写,颇有文人雅士之风。捧读此书,感慨良多。 我博士导师史载祥教授何绍奇、朱步先均是朱良春先生早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2.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为寸口诊脉临床普遍应用铺平了道路。脉经确立了寸口寸关尺三部脉法,不仅在于提出三部之说和各部脉位,也在于确立了寸关尺脏腑分候,并从临床应用方面加以系统总结。脉经脏腑定位,历代除大小肠、三焦脉位略有歧议,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医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中医药现代化不能轻易否定中医思维——兼黄煌商榷_【中医宝典】

...、自省、顿悟及特异功能”。其实黄煌这里所说“玄学”基本上都是中医基本思维方式,是中医“比类取象”方法具体体现。 “比类取象”方法提出最早见于素问·示从容,“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56.html

内科杂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养不宜伐,故偏于执八味丸统治诸。又如沈朗仲机汇,举历代医家对内科疾病脉、因、证、治有关论述,其中十分突出和推祟李中梓注重脾肾学术内容。张璐医学观点接近于薛已、张介宾二家。其方药主治多本于薛氏医案景岳全书,明显地受温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8.htm

金明渊_五、谨守治学崇尚醇正和缓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当机立断而活泼洒脱取用之。总之,金师本内经之理,得南阳之用,参后贤之法,运变化之机,诊治疾病以醇正和缓见长。此法此风,目前医界盲目频用大方重剂时弊,形成鲜明对照。...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mingyuan/475-3-5.html

温病学说之折衷_温病正宗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且作三消,以三焦论治。三消之为,乃燥热怫郁,精血枯竭,亦须清凉,无异温病,此天士或由此而悟也。然三消所谓之三焦,乃指上中下所之部位而言,此天士以温病必始于上焦而终于下焦,又似是而非,实风马牛不相及也。但天士温,虽知伏气,...

http://qihuangzhishu.com/723/11.htm

余无言(1900-1963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现代医家。字择明、愚庵,号不平,江苏阜宁人。幼读经史,父余奉仙为当地名医,无言继承家学,年十八即悬壶应诊。1920年至沪上就学于俞凤宾,学习西医。后定居上海,名医张赞臣办诊所,办世界医报。后二人又合办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为维护中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917.htm

共找到1,116,4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