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感染所致。从1982年到1998年,病原菌已达到27个属,69个菌种,包括较为常见的青霉、镰孢、地霉、假阿利什霉,以及裂褶菌、灰色鬼伞、枝顶孢霉、恐霉、白僵菌、镰孢霉、拟青霉、帚霉、柱顶孢霉、麦轴霉、周刺...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纳气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纳气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纳气汤【处方】生山药30克 大熟地15克 萸肉15克(去净核)柿霜饼12克(冲服)生杭芍12克 牛蒡子6克(炒,捣)苏子(...
...药用植物莴苣小核盘菌软腐病 症状莴苣小核盘菌软腐病主要分根腐和茎基腐两种类型。根腐型 根部被小核盘菌侵染后,在茎基部产生繁茂的白色菌丝,逐渐形成很多白色小颗粒,其上溢有水滴,后小颗粒变为黑色菌核,有时很多菌核连结成块状,根部腐烂;茎基腐型...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学名薯蓣,以产于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的质量为最佳,习称“怀山药”,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山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中药材。 河南省中医院李中心副主任药师介绍,山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
...(本经上品)肥遁则无不利。【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核】曰∶薯蓣,古名也。避唐代宗讳,改作薯药;又避宋英宗讳,改作山药。后世惟名山药,不知薯蓣名矣。生嵩山...
...山药的来源品种为薯蓣科植物薯蓣、参薯、山薯的干燥根茎。查阅相关资料,参薯含有大量的石细胞,若按《乙省中药炮制规范》的标准鉴定,则此批山药应为正品。而《甲省中药炮制规范》山药的来源品种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话题提供:施锦兴)观点1:应按...
...药用植物地黄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增施磷钾肥,雨后疏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注意疏除病叶。(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2...
...空心饮之。食医心镜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损无力。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细烂,于铛中着酒,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着少盐、葱白,理添酒,空腹饮三、二杯,妙。衍义曰∶山药,按本草,上一字犯英庙讳,下一字曰蓣,唐代宗名预,故改下一字为药...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其性甘、平,入脾...
...药用植物三七叶腐病 症状该病能为害除根部以外的所有地上部器官。最典型的症状是引起叶柄顶部产生黑色梭形病斑,温度高时迅速绕叶柄一周、并且很快向小叶基部扩展,形成叶上淡黑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整齐。叶柄的病部很快变软,造成上部小叶下垂(俗称“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