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卒用兵破也。 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 此万全计也。” 禹又不従而败。 由此观之,禹本计不失,而帝不能用,禹亦迫于君命,不能自固耳。 《李固》苏辙 孔子谓颜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用而不行,则...
...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
...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
...未能言,而子裔未生。 君弟遹,昔与君客徐,始识予兄子瞻。 子瞻皆贤之。 意王氏之遗懿,其卒在遹乎?遹裒君之文得诗若干、赋若干、杂文若干、分为若干卷以示予。 予读之流涕,为此文冠之,庶几俟裔能立以畀之。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 东坡先生...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
...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
...《栾城后集》第十九卷(苏辙·青词十一首) 《京师》苏辙 臣久以空疏预闻国政,上愧天地,下惭君父。 常愿蔑私以徇公,捐身以济物,而智有所不周,力有所不逮,事不称心,十常三四。 俯仰愧负,朝夕不忘。 而复愚幼之年,过咎未免。 长而知悔,往不可...
...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音xún)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 ...
...邓。 夫谷、邓之不书,是楚之未通而不告也。 如使圣人未欲与夷狄交通,则虽有欲至,尚可得而至哉?愚故曰《春秋》之书“公及戎盟于潜”,是记事之体,而无休之说也。 《刘恺丁鸿孰贤论》苏辙 天下之让三:有不若之让,有相援之让,有无故之让。 让者,...
...。 遂为之记。 《光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苏辙 古之循吏,因民而施政,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兴其所欲,而废其所患苦,顺其风俗之宜,而吾无作焉。 故文翁治蜀,立之学官;龚遂治渤海,督之耕牛;卫飒治桂阳,教之嫁娶;茨充代飒,诲之织屦。 此四人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