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并叙)》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蹠之寿,孔颜之厄,此皆...
...,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 余如煮菜法。 应纯道人将适庐山,求其法以遗山中好事者。 以颂问之:甘甘尝从极处回,咸酸未必是盐梅。 问师此个天真味,根上来么尘上来?《桂酒颂》苏轼 《礼》曰:“丧有疾,饮酒食肉,必有草木之滋焉。 姜桂之谓也。” ...
...未久,而历试中外,勤劳百为,盖有年矣。 德位惟允,人无间言。 亟服新命,毋烦朕训。 《赐新除御史中丞傅尧俞辞免恩命不允诏(元祐元年十一月六日)》苏轼 敕尧俞。 《诗》云:“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朕以卿有樊仲之风,是以擢卿为中执法。 才难之叹...
...游仙梦觉月临幌,贺雨诗成云满山。 怜我白头来仗下,看君黄气发眉间。 凤池故事同机务,火急开樽及尚闲。 《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饮》苏轼 屋雪号风苦战贫,纸窗迎日稍知春。 正如薝卜林中坐,更对芙蓉城里人。 昨想玉堂空冷彻,谁分银榼送清醇。 海山知有...
...苏轼是在怎么死的? 元符三年(1101年)七月十八日,苏轼在临终前,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亦云:“未终旬日,独以诸子侍侧,曰:‘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他告诉...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因而反对新法的苏轼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轼,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此后十年之中,苏轼又先后出任颍州...
...聊以卒岁。” 《慎改窜》苏轼 近世人轻以意改书,鄙浅之人好恶多同,故从而和之者众,遂使古书日就讹舛,深可忿疾。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自予少时,见前辈皆不敢轻改书。 故蜀本大字书皆善本。 蜀本《庄子》云:“用志不分,及疑于神。” 此与《...
...《众妙堂记》苏轼 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 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従之三年。 谪居海南,一日梦至其处,见张道士如平昔,汛治庭宇,若有所待者,曰:“老先生且至。” 其徒有诵《老子》者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予曰:“...
...,咽津纳息,真是丹头,仍须用寻常所闻般运氵斥流法,令积久透彻乃效也。 孟子曰:“事在易而求诸难,道在迩而求诸远。” 董生云:“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答王敏仲四首(之三)》苏轼 春候清穆,窃惟按驭多暇,起居百福,甘雨应期,...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苏轼 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 谁知南山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