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属手少阴心经(《内经》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知五味矣),又属足太阴脾经(张鸡峰曰∶脾主四肢,其脉连舌本而络于唇),又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足少阴正直者,系舌本。《玄珠》曰∶舌之下窍,廉泉穴也,肾之津液所潮),又属足厥阴肝经(《灵枢...
...心神感知论是在“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阐述心神主导人对客观世界感知活动的过程。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正因为神舍于心,心神是人的感知活动的中枢,所以“脏象之心”才成为反映所感知客观事物的处所。目、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所反映的视、听、嗅、...
...裂纹舌为临证常见舌象,慢性病中多见之。一般主以阴亏津枯,然亦不可一概而论。《辨舌指南》列论甚详,如谓“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乃脾虚湿侵也。”津枯之于湿盛,一燥一湿,大相径庭。裂纹舌除病理性外,尚有生理性者。余昔年治一卜姓职员,时方青年,罹患...
...,大便泄泻。数而有力主热,无力主疮。主小便不通,大便闭塞,或作肾痈,烦渴不止。(五脏见浮脉,主风虚之病)心脉浮 主心虚,触事易惊,神不守舍,舌强不语,语言错乱。肝脉浮 主中风瘫痪,筋脉挛搐,面肿牙疼,肠风下血。脾脉浮 主脾虚作膨,饮食不进,...
...目录 《中药大辞典》西施舌 《中华本草》西施舌 《本草从新》西施舌 《本草分经》西施舌 《药性切用》西施舌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西施舌 【出处】《本草从新》 【拼音名】Xī Shī Shé 【别名】车蛤(《闽部疏》)...
...望舌的临床意义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正邪斗争病邪进退的反应。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和主病是一致的,如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虚寒证多见舌淡苔白;热邪内盛津液耗伤者,则舌红干苔燥;寒湿内停者,则舌淡润苔滑。若见舌质与...
...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各种脉象与舌象都各自有自己的主证,一种病脉的出现,遂之出现相应的舌象,反之,舌象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也就是所谓脉象与舌象的统一规律,这种规律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六淫感症有真传.临症先将舌法看.察色分经兼手足.营卫表里辨何难.邵评∶白苔主表.黄苔主里.足经之邪.分表里治之.白苔主卫.绛苔主营.手经之邪.分心营肺卫治之.凡诊伤寒.当先察舌之形色.分别足经手经.卫分营分.在表在里.再参脉症施治.无不获...
...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视主病者则补之。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淡红舌黄白苔主病:表证化热入里;表证未罢,营中有热。 舌苔 淡红舌黄白苔 形象 舌淡红。(照片偏红)苔薄白,夹有淡黄色。 主病 表证化热入里;表证未罢,营中有热。 病例 风热外感,有入里化热之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