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毒证_《伤寒总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初得病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其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欲走,或见鬼,或下利,其脉浮大而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汤主之。(不可作煮散。)升麻 当归 甘草(各二分) 雄黄(研,一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ongbinglun/746-6-3.html

冬温条十条_《六因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例》中阳明经病腑、气分血分,逐一辨明,方可下手,否则如涉海问津矣。冬温条第五冬温烦热神昏,舌赤苔黄,口渴咳嗽,斑疹脉数,此邪在肺胃。宜用沙参、连翘、元参、石膏、甜杏、川贝,桑叶、大力、人中黄,牛黄丸等味,清气透斑也。热渐传营,神昏...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5-6.html

睡眠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4~6岁,11~12小时;7岁以上,9~10小时;上表所列睡眠时间,包括日间睡眠时间在内。常见小儿睡眠异常及如下:(1)夜啼少睡多汗 头发枕秃、方颅、囟门迟闭,应考虑佝偻病。(2)夜间磨牙 入睡后,上下牙磨得咯咯响,称之为夜间磨牙,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33/200.htm

说话异常_《常见病自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咂嘴、吸吮、吞咽、舔舌,可伴面色苍白或潮红、流泪、流涎、心动过速及呼吸节律异常,可见于癫痫部分复合发作。其痫灶位于大脑颞叶或额叶。五 中医语言异常当语言异常时,除西医治疗外,中医治疗亦很重要。故将中医语言异常摘录如下:中医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jianbingzice/133-7-3.html

“三”、“三衡”论膏方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体质、厥阴体质。参考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类法。 二:主要指西医学微观诊断的疾病。“”是有一组具有临床特征的症状构成,各自有不同的演变规律。围绕疾病进行治疗,即论治,具有针对性强,全面把握的优点。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13.html

温毒条四条_《六因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温毒条第一温毒初起,烦热恶寒,口渴舌赤,鼻干气燥,咽痛脉数,此邪袭气分。宜用薄荷、连翘、羚角、桑叶、大力、鲜石斛、沙参、杏仁、桔梗、甘草等味,辛凉透泄也。温毒之起,盖因先伏温邪,后再感温,两温相灼,即无风寒感召,而其亦能作也。然温上加...

http://qihuangzhishu.com/788/16.htm

观手_《百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自古以来,人们就运用人体这个外露窗口——手,窥测人体的生物原变化,用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古罗马、印度,以及中国的古医家都运用看手相寻查疾病,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观手是自我检查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医学道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14/65.htm

“指纹”识儿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医诊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大人,以号脉为主,诊小儿,以望为主:望神、望色、望形态、望苗窃等,其中比较特殊一点的方法,就是望“指纹”。 看“指纹”是古代医家诊断小儿疾病寒热虚实的手段之一,一般多用于3岁以下小儿,这是...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43.html

《内外伤》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三黄枳术丸 除湿益气丸 上二黄丸 枳实导滞丸 枳实栀子大黄汤 白术丸 木香见丸 三棱消积丸 备急大黄丸 神应丸 益胃散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 论酒客 葛花解酲汤 除湿散 五苓散 临制方 随时用药 吐法宜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瓜蒂散 重...

http://qihuangzhishu.com/297/index.htm

春温条三十条_《六因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能退。故用白虎汤之石膏、知母、连翘、元参清肺胃,杏仁、葛根透经邪,甘草、粳米养胃津。特葛根为阳明经主药,石膏为阳明气熟主药,犀角为阳明血热主药,邪既在气;仍兼经药者,以冀由气转经,由经达表,仍从汗泄耳。春温条第五春温烦热口渴,舌黄尖绛,昏...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4-2.html

共找到160,7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