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要(并附名公诸论注)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于寸。此尺内两傍季胁也。尺列以候肾,尺内以候脾中。人身背包乎外,胸腹隐于手足之里,故两肾附于背脊者,谓之外。二、膀胱、三焦之在腹者,谓之内,故内以候腹中,所谓腹中者,凡大小、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html

主要学术思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故阴阳用之于法,可分脉象之阴阳;证候之阴阳;取部位之阴阳,取法浮沉分阴阳,从而辨别病之在表、在里,在气、在血,在焦、在下焦等虚实变化,故阴阳可作为法之总纲。 二、与四时相应。 一年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一定影响,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9.html

位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或问古人以三部分别脏腑.而大小.或隶之于两寸.或隶之于两尺.未审孰是孰非.愿示一定之理.以解学人之惑.答曰.皆是也.皆非也.似是而非者也.缘经无显论.所以拟议无凭.要知两手三部.咸非脏腑定位.不过假道以行诸经之气耳.观灵枢经脉.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8-0.html

如何对待《内经》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譬如目前我们还是只寸口,遍诊法能不能探索研究呢?《内经》释脉与后世不同之处,是否都是后人对呢?《内经》与经络关系是非常密切,质言之血脉即是经脉(经络),这在现代经络研究上能否做更多工作以探求其奥秘呢?凡此种种课题是很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7.html

反关脉、斜飞详细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一只手,也可见于两只手。反关脉,斜飞部位,取法与正常寸关尺所反应意义相同。由于其多半属于先天性桡动脉畸型,放没有什么殊特临床意义。 反关脉最早见于唐·启玄子王球所著《黄帝内经寨问注》。《紊问·大奇论》日:“脾外鼓、沉为澼,久...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1.html

欲得长生 中常清_部位养生_【中医宝典】

...道学文化中有一门保健功法,称之为“倒仓法”。所谓“倒仓”就是把人体胃、比作粮仓,用牛肉汤催吐将堵在肠胃内食物以及肠胃内所有秽物清除干净,“粮仓”清理干净了,病也就好了。 汉代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写道:“欲得长生,中常清;欲得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176.html

《内经》要(并附名公诸论注)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于寸。此尺内两傍季胁也。尺列以候肾,尺内以候脾中。人身背包乎外,胸腹隐于手足之里,故两肾附于背脊者,谓之外。二、膀胱、三焦之在腹者,谓之内,故内以候腹中,所谓腹中者,凡大小、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

http://qihuangzhishu.com/631/19.htm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qihuangzhishu.com/631/32.htm

总按不同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行久立,指头气满,皮肤 起,因与力相隔而不显者。此皆极琐细之处,前人所不屑言,而所关正非浅鲜也。大抵单、总按,而指下显判大小强弱之有余不足者,其有余总属假象。在无病之人固为正气衰微,即有病之人亦正气不能鼓载其邪,使邪气不能全露其形于指下...

http://qihuangzhishu.com/683/17.htm

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馁.骨之大小.以征肾气之勇怯.爪之刚柔.以征胆液之淳清.指之肥瘦.以征经气之荣枯.掌之浓薄.以征脏气之丰歉.尺之寒热.以征表里之阴阳.论疾尺云.尺肤热甚.盛躁者.病温也.其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肤寒.其小者.泄少气.斯皆千古秘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7-0.html

共找到1,113,7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