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对辨病机研究的进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尚不够自觉,如知道引据《内经》、仲景,但认识不到从《脉经》起,自成系列对病机辨析的影响,对他们自己的成就还认识不到就是辨证论治方法的继承发展,而有时自矜玄妙(如张景岳等),以及还设有对这方面的成就概括出其规律指明其方向等等,但他们的工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6.html

小儿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

http://qihuangzhishu.com/92/29.htm

澄空简单说_【中医宝典】

...在中医诊病中只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既然很多人这么神秘切脉。我就简单说一说。 切脉是根据的位、数、形、势来断病的。 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0.html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_《中医儿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学术争鸣,认识渐趋一致。儿科诊法应用,丰富了传统四内容,在四客观化如色诊定量、舌微观化、闻声音分析、图分析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而月。尝试把利用血液化学、超声影像等现代技术方法取得的微观辨证资料,与应用传统四手段取得的宏观辨证资料...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xue/79-1-1.html

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足太阳经为目上网,故赤脉从上下者为太阳病。足阳明经为目下网,故赤脉从下上者为阳明病。足少阳经外行于锐 之后,故从外走内者为少阳病也。)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一岁死,见一半一岁半死,见二二岁死,见二半二岁半死,见三三岁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1-15.html

宗三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全称《石顽老人宗三昧》。一卷,共十二篇。清·张珞着,张登编纂,书成于1689年。前篇阐明撰着此书宗旨,并批判前人的某些著作,提出“入门宗脉不慎,未免流入异端”,力陈“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故撰此书。三-六篇,叙述位、...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230.htm

宗三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全称《石顽老人宗三昧》。一卷,共十二篇。清·张珞着,张登编纂,书成于1689年。前篇阐明撰着此书宗旨,并批判前人的某些著作,提出“入门宗脉不慎,未免流入异端”,力陈“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故撰此书。三-六篇,叙述位、...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780.htm

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知弹石解索.雀啄屋漏.鱼翔虾游.谓之六绝.若浮合等.真脏七.茫然不知何义.而漫治取谤者有之.多有病本濒危.药之不应.而显绝绝证.如病患身热大.服药后.忽然微细欲绝.厥冷下利.呃逆不止者死.转躁疾亦死.病患厥逆下利.微欲绝.服药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14-0.html

的理论依据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的清气而成。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6.html

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家枢要》提出:“察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 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共找到114,9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