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十六章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道家与法家的辨贤_道家_【文学360】

...人文历史的演变,与学术思想相互并行,看来非常有趣,也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事有正必有反,有是就有非。正反是非,统统因时间、空间加上人事演变的不同而互有出入。同样也属于道家的鬻子——鬻熊,如果只依照传统的说法而不谈考证他的生平,那么,他比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9.html

补遗_《老子道德经校释》

...龙兴碑本略同,如第三章“不敢不为”,第七章二“尸”字,第十五章“涣若冰将汋”,第十六章二“生”字,第二十章“我魄未兆”,第二十四章“喘者不久”等,盖同属一版本系统者)。 (一)木村英一老子之新研究(昭和三四年创文社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00.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一章评析

...章节里,还将遇到此类问题。 此外,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3.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五章评析

...老子在这一章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统治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来的,这是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张松如先生说“本章文显义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三章评析

...杨兴顺说“‘盗夸’之人过着奢侈生活,而人民却在挨饿。按照老子的学说,这类不正常的情况是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人类社会迟早会回复它自己最初的‘天之道’。老子警告那些自私的统治者,他们永远渴望着财货有余,这就给自己伏下极大的危机。‘祸莫大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5.html

老子他说》第十五章濯足浊流人自清_道家_【文学360】

...修身养性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同一个路线,只是表达不同而已。如果我们站在道家的立场,看儒道两家的文化,可套句老子的话作结论“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8.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五章评析

...干系,但并不能得出直接的结论。因为就老子的本意来讲,他绝对不是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提出一套愚民之术的。有的学者说“他是愿人与我同愚,泯除世上一切阶级,做到物我兼我的大平等,这样自可减少人间的许多龃龆纷争。”(张默生《老子》第60页)也有学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7.html

老子无为思想_道家_【文学360】

...隐遁保全身命。在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政简刑轻,和平无争,近似于西方政治所言“做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晚周纷乱的天下,贵族骄奢淫腐,法令繁如牛毛,苛政暴如猛虎,各国互相侵夺篡杀。老子深信乱世的原因不在制度不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0.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评析

...一介说老子讲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老子讲的道虽是无形无象,但不是超空间的,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这样的道才可以变化成为有固定具体形象的天地万物。”这种观点是很中肯的。老子曾说“道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7.html

共找到430,7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