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四十章评析

...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有的论者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而来的。其实,老子讲“有”和“”,并不曾把“’当作第一性的东西,把“有”当作第二性的东西,他是把有与当成相互对立的两个...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2.html

第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敢、不为,即不治治之。论衡自然篇曰“蘧伯玉治卫,子贡使人问之‘何以治卫?’对曰‘以不治治之。’夫不治之治,无为之道也。”谊即本此。盖老子之意,以为太上治。世之所谓治者,尚贤则民争;贵难得之货,则民为盗;见可欲则心乱。今一反之,使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9.html

导论_《老子集注》

...晋时开始传人中国的佛教;另一次则是本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对中国思想发生重大影响的外来思想,其共同点在于它们的世界观都是所谓的“辩证法”的——这与老子的方法又完全一致。 这两次外来思想一不经过了中国的“本地化”之后才真正被中国人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79.html

老子到孙子-出自《老子他说》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如果搜罗广泛一点,也许可达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达到了数百万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各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学的各家”。 例如某某研究老子的著作,便成了“某老子”;某某解释老子的著作,又成为“某家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7.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评析

...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同时,我们也看到,本章的“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他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从方法论上说明了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有所作为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5.html

章炳麟思想

...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570.html

老子他说》第五章圣人与刍狗_道家_【文学360】

...鄙夷儒家,薄视仁义,将人文的一切道德观念,视为知识的伪装。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谁是异端,谁是正见,本来便是各个思想上主观的认定,也足为怪。但老子在文言字句上,确是直截了当地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文从字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8.html

老子·道经·第十九章评析

...前苏联学者杨兴顺认为,“作为人民利益的真诚捍卫者,老子反对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一切文化。他认为这种文化是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下德’的圣人借此建立各种虚伪的道德概念,只有‘朝甚除’的人们才能享用这种文化的物质财富。不宁唯是,这一切产生虚伪...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1.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世上无如人欲险_道家_【文学360】

...主流,轻视物欲的发展,偏重乐天知命安于自然生活的思想,便普遍生根。有人说,此所以儒道两家思想——老子、孔子的学说,历来都被聪明黠慧的帝王们,用作统治的工具。 反正人类总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别人能做到无欲无私,以符合圣人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4.html

第十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两“身”字下亦并“于”字。 谦之案刘说非也。此段各本经文不同,惟庄子在宥篇云“故君子不得已临邪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9.html

共找到613,8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