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正、兵合韵。顾炎武唐韵正五支”,古音讹。引老子“道常无为无不,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我无为民自化。”“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不敢。” 右景龙碑本八十三字,敦煌本八十五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3.html

第四十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注文“无所不出于经”,当作“无所不经”,与上“无所不入”对立。“出于”二字必“无有”上之正文。盖王本亦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出于”二字误入注文也。傅奕本与淮南同。 刘文典曰今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偏用第四十三”作“天下之至柔,驰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9.html

老子·道经·第一章解读

...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7.html

三十六计·敌战计·无中生有计名来源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45.html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评析

...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4.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六章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盗机与哲学_道家_【文学360】

...生物而已。但又大言不惭地拿其他生物来披毛遮羞,然后夸耀自己万物之灵,有的是衣冠礼仪,岂非是大盗的行为。 但在老子以及庄子等道家人物的思想中,已经从上古传统广义的盗机理论,缩小范围,归到人文世界的范畴,只讲人类社会的盗机了。最明显地,无过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1.html

老子他说》第十九章唯大英雄能本色_道家_【文学360】

...几乎都是盗跖。 老子提出了上述的道理后,接着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代表思想、理论。他说,为什么要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项东西呢?这个哲学道理发挥起来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暂不讲它,只要把握住这个观念就行了。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6.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世上无如人欲险_道家_【文学360】

...主流,轻视物欲的发展,偏重乐天知命安于自然生活的思想,便普遍生根。有人说,此所以儒道两家思想——老子、孔子的学说,历来都被聪明黠慧的帝王们,用作统治的工具。 反正人类总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别人能做到无欲无私,以符合圣人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4.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评析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我们感到,这一章又一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9.html

共找到656,7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