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概念与经络系统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71.html

腧穴、原穴的含义_《手掌与疾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五腧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其分布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

http://qihuangzhishu.com/134/28.htm

八会穴(会穴)_腧穴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是古人概括了八个和全身某些生理机能有关的重要穴位,根据其不同的作用而命名的,其中包括:“气会”—膻中穴、“血会”—膈腧穴、“骨会”--大杼穴、“筋会”--阳陵泉穴、“髓会”--绝骨穴(即悬钟穴)、“脉会”--太渊穴、“脏会”--章门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ahuixue_huixue-1203.html

陆瘦燕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讲义。函授学员遍及国内外,并在东南亚创办了“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分社。为针灸医学的开拓和传播作出了贡献。建国后,与原上海教学模型厂协作,设计创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光电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型与第一套脉象模型,分别获1964年国家工业产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shouyan/index.html

十二经别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另合于本经批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8.html

十二经筋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9.html

针灸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2.html

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经脉联络表里上下_【中医宝典】

...阴气(包括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这就是“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节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84.html

中医针灸减肥_中医针灸减肥_【中医宝典】

...达祛湿化痰的目的。 针灸减肥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从而促进脂肪代谢,产热增加,使积存的脂肪消耗;进而调整、完善、修复人体自身平衡。针灸减肥通过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调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58.html

常用的针灸保健方法_中医针灸保健_【中医宝典】

...,并且对机体的多个器官组织及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影响,通过建立生理稳态,调节自身机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灸法。灸法就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一般都以艾叶为主要施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24.html

共找到20,5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