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预防_传染病_【中医宝典】

...3、4、5月龄婴儿,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一针,共3针为初免。1岁半至2岁时再加强1针。7岁和15岁时各接种精制、二联类毒素一次,以加强对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护大儿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必要时成人也应加强免疫。 白喉患者应及时隔离和积极...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2.html

面瘫与破伤风有关系吗?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神经麻痹临床的早期症状为: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因表情肌紧缩,使脸部呈“苦笑面容”。多数病人常因肌痉挛发作或强直性抽搐而呈现角弓反张、喉头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因此而窒息死亡。短期内曾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或感染较轻的病人,产生局限性或型的肌痉挛,...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13.html

特异性感染_《外科学总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口涎。3.其他 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预防】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通过类毒素的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xuezonglun/985-15-5.html

咽白喉预防_咽白喉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6、病室空气要保持新鲜,但不能直接吹风。 预防 1、3~5月龄婴儿,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一针,共3针为初免。1岁半至2岁时再加强1针。7岁和15岁时各接种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一次,以加强对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护大儿童和成年人不患...

http://jb39.com/jibing-yufang/BaiHou267152.htm

预防接种_《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而仅注射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3)严重疾病伴有发热时可以延缓接种。(4)最近注射过多价的免疫球蛋白(如丙种球蛋白)者,在6周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有过敏性疾病的,在急性发病期间应暂缓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其中包括局部反应,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046/133.htm

咽白喉应该如何预防?_传染病_【中医宝典】

...6、病室空气要保持新鲜,但不能直接吹风。 预防 1、3~5月龄婴儿,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一针,共3针为初免。1岁半至2岁时再加强1针。7岁和15岁时各接种精制、二联类毒素一次,以加强对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护大儿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必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152.html

何为颜面型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ovist在提到颅外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时,提及罕见的损害,称之为颜面型破伤风。这种情况常见于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或使用抗生素者。凡是在外伤后发生面神经麻痹者应高度警惕有否颜面型破伤风的可能,以免贻误病情。 病例:患者,39岁。因右眼闭合不全,...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3.html

长期存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缺陷_【中医宝典】

...Weiss医生的小组发现32名患儿不能产生足够滴度的针对麻疹的保护性抗体,27人无抗流行性腮腺炎抗体,27人无抗流感嗜血 B抗体,15人无抗破伤风类毒素抗体。分别有25、8和20人缺乏针对脊髓灰质炎1、2、3型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实际上,即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8445.html

利用海洋生物毒素有望研发抗癌新药_【中医宝典】

...《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研究人员对这类毒素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简化治疗癌症药物的合成。 据悉,这类与深海海绵共生的生物产生的毒素是通过干扰肌动蛋白的活动来起作用的。肌动蛋白形成长长的纤丝(链)——对细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884.html

B细胞功能的检测_《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临床定量测定受检者血清中各种Ig量和相应血型抗体,可判断B细胞功能,也是诊断体液免疫缺陷的指标。反之,如血清中一种或多种Ig或轻、重链片段异常增高,表明B细胞产生Ig的功能异常增高。此外给患者注射适量常用的抗原,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16/191.htm

共找到2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