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此书撰成未久,即遭战乱而散佚,后经太医令玉叔和重新整理编次,得以流传。林亿等《伤寒论·序》说:“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晋·皇甫谧认为:“...
...三痹之因风寒湿,五痹筋骨脉肌皮,风胜行痹寒痹痛,湿胜着痹重难支。皮麻肌木脉色变,筋挛骨重遇邪时,复感于邪入脏腑,周同脉痹不相移。〖注〗三痹之因,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病也。其风邪胜者,其痛流走,故曰行痹。寒邪胜者,其痛甚苦,故曰痛痹。湿邪胜者...
...《救伤秘旨》损伤筋骨方黄榔刺根(二两) 红曲粉(一两五钱) 老山栀(三两)共为末,用糯米饭同捣糊敷伤处,以杉树皮夹上,效。 目录 《救伤秘旨》损伤筋骨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救伤秘旨》损伤筋骨方 黄榔刺根(二两) 红曲粉(一两五钱...
...麦芽40克,贝母、杏仁各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此方适于月经期间乳头胀痛较甚者。 杂病...
...内伤等病,是心肺之气已绝于外,必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此乃热伤元气。脾主四肢,既为热所乘,无气以动。经云∶“热伤气”。又云∶热则骨消筋缓。此之谓也。若外伤风寒,是肾肝之气已绝于内。肾主骨,为寒;肝主筋,为风。自古肾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递相...
...湿有天之湿,雾露雨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荣卫。有地之湿,水泥是也。地本乎形,故先伤皮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酒水奶酪之类是也。胃为水谷之海,故伤于脾胃。有汗液之湿,汗液亦气也,止感于外。有人气之湿,太阴湿土之所化也,乃动于中。治天之湿...
...目录 《永类钤方》筋骨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永类钤方》:筋骨散【处方】生地黄2两,赤芍2两,当归2两,石南藤2两,杜白芷3两,骨碎补(炒,去毛)3两,五灵脂1两,肉桂1两,山桂皮1两,荆芥穗1两,桔梗4两,川乌(炮)半两,草乌(...
...色白,肠鸣切痛也。肠癖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 胀闭塞,下为飧泻,久为肠癖,腹痛下血也。滞下者,积汁垢腻,与湿热滞于肠中,因而下也。此皆古痢之名也。然痢之为病,里急后重,下利脓血,小便赤涩。里急者,腹痛积滞也。后重者,下坠...
...天下有治法不误,而始终无效者。此乃病气深痼,非泛然之方药所能愈也。凡病在皮毛荣卫之间,即使病势极重,而所感之位甚浅,邪气易出。至于脏腑筋骨之痼疾,如劳怯、痞隔,风痹痿厥之类,其感非一日,其邪在脏腑筋骨,如油之八面,与正气相并。病家不知,屡...
...内科著作。三十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着源流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