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不足20家,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产值低,基础研究薄弱。2001年该区维吾尔药销售额仅为2500万元左右。近几年,魅力独具的维医药在国际上颇受青睐,每年从法国、德国、爱沙尼亚等国来新疆研修访问维吾尔医药学的学者越来越多,也...
...“四象方”医学派,对民族医药队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阶段是自1945年开始,至1952年建州初期,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三大原则指引下,民族医药队伍得到迅速发展。据1953年国家统计,民族医药人员达720人,进入了延边朝鲜族医疗队...
...壮族地区的巫风仍有所遗存。巫文化对壮族医药的影响 , 先是巫医合一 , 后是医巫并存 , 最后医盛于巫。古时壮巫分巫婆和魔公 , 主家有病痛或灾难 , 请巫婆和神对话 , 问明病灾的原由 , 再择吉日请魔公举行法事 , 杀畜禽敬祭 , 劝离...
...广泛性。 15世纪中叶,明代本草学家兰茂著成《滇南本草》,成为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与少数民族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地方性本草专著。在此之前,历代书籍对民族药物虽有收载,但都不如兰茂所收集的规模大、药品多,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民族药物。《滇南本草》中不仅...
...填补了我区民族医药研究机构的空白。 近10年来,以单于德为首的回族医药学研究的学者们搜集梳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四部回族医药学专著也在卫生厅的支持下出版了。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
...年成立了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室,1995年更名为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主要从事维吾尔医药的基础理论、临床、药物开发、古籍文献整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有自治区药物研究所、新疆中药民族药物研究所,也在开展维吾尔药的研制与开发。 从经费投入看,自...
...自1985年全区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党的民族医药政策指引下,我区民族医药事业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 医疗机构作为发展民族医药的重要基地,在自治区首届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之后取得了很快发展。医院(门诊部)已由...
...了解各种动植矿物的药用价值,产生理性认识,总结归纳,提高升华为一定的理法药方,构成一整套完整或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巨大作用。 壮医与汉医及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对医药的认识都是以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主导,即...
...延髓瘤。 让瑶医药走出深山 院长覃迅云已过不惑之年,生于广西大瑶山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医世家,自幼随父行医,是当地颇负盛名的覃氏瑶医第13代传人。他曾就读于广西医专,1985年随父亲覃德坤老先生(瑶族第一代医科大学生)到大庆创业。为不断提高...
...稳定的教育基地、创造适合国情的医学教育体制,培养和提高不同层次的民族医药人才。 三、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建所20年的历史证明,在民族自治区或多民族省,有没有一个像样的民族医药研究所至关重要,而政府对其重视程度、支持程度,决定了这个研究所的学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