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热药_婴儿期保健_【中医宝典】

...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食。可清热解暑,适用于发热不退者。 葛根粉:取葛根粉(葛根磨细沉淀粉)20克与粳米50克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早晚服食。可祛暑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发烧不退、口干烦渴者。 荷叶...

http://zhongyibaodian.com/yuer/a5775.html

补虚正气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老年百病防治》补虚正气原料:炙黄花30克,人参3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制作:先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将一、二煎药液合并,分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buxuzhengqizhou.html

预防秋燥有药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定胆,益智,养五脏。《本草求真》言其功有利于心肺,而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临床观察发现,本品清心安神,对热病后余热末尽,神思恍惚,烦燥失眠,莫名所苦的百合病疗效甚佳。煮粥服食,更增其补益润肺之力,诚如《本草纲目》所言百合,...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723.html

腊八养生宜人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称腊八,一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这已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腊八节吃粥盛行于宋代,当时称为五味粥,主要是以稻黍和果豆为原料,元代即以胡桃、松子、柿、栗子为配料,明朝将腊八粥称为七宝粥,配料共七种。 农历...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37.html

地黄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肝血清凉,专治睡觉目赤肿,良久则无。盖人卧则血归于肝,因血热肝,故睡起而目赤。良久无事者,血复散于四肢也。食此以凉肝血。 引用:《医学入门》地黄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寿亲养老新书》地黄 《脚气治法总要》地黄 《...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dihuangzhou.html

少林五行益五脏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天凉时节,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驱凉暖身,养生功效颇多的少林五行更适合在这个时节食用。 创建于元代的少林药局,从创建开始便有施于民的习俗。在少林药局保存的古医方上,记载了少林五行的配方及制法,其中近年来公开于世的配料主要有粳米...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415.html

夏日药三款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荷叶茯苓 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分早晚两次食用。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 绿豆粥 ...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497.html

夏日药三款_【中医宝典】

...荷叶菊花末,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稠后停火,盖紧焖,稍凉后食用。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不仅可防中暑,还能平肝明目,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 薏仁扁豆粥 薏仁50克,炒扁豆50克,粳米100克,同煮为,分早晚两次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511.html

多事之秋如何养生?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 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了深秋时节,遇天气...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135.html

动脉粥样硬化_《自我调养巧治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脚后跟疼痛,如觉麻木、四肢无力等。中医见于心悸眩晕等。其病因与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肥胖及饮食过多脂肪、精神紧张、吸烟过多等有关。此病如不积极防治,易致冠心病、心肌栓塞、脑血管栓塞、高血压等。(一)起居调养法(1)注意劳逸结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46/180.htm

共找到405,8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