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证候学的专著,对疾病的病候、病机进行了新的探讨,对中医病理学说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唐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是综合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医著,在脏腑辨证方面有长足的...
...装配义眼等,更反映了唐代多方面的眼科成就。(一)五官科病症的早期总结隋唐时,《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对前代零散的五官科病症进行了系统总结,所论及的五官科病症已达百余种,针眼、雀目、睢目(上险下垂)、鼻衄、鼻生疮、耳疮、耵...
...的经验,扩大了腧穴的主治功用,进一步完善了经穴主治理论,增强了腧穴的临证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较早的医籍相比,在腧穴主治方面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原书共为三卷,现早已亡佚。公元...
...五种咳的总称。①上气嗽、饮嗽、燥嗽、冷嗽、邪嗽。见《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②气嗽、痹嗽、燥嗽、邪嗽、冷嗽。见《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③上气嗽、饮嗽、鱢嗽、冷嗽、邪嗽。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④指五脏咳嗽,心咳、肝咳、脾咳、...
...寒温之分尚无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但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无疑有所启发。 《诸病源候论》强调伤寒、温病、时气、疫疠各病的传染性,并且指出均可预服药以防之。唐代医家对此更为重视。《干金要方》与《外台秘要》中都有避温专篇,设方甚多。有些药物如雄黄、...
...炒至桃红色,研细后撒布伤口,可止创伤出血。配地榆研末油调后外敷,治疗烫火伤颇效。唐·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有以大黄为主药的“九物大黄薄贴”,专门外用治疗痈疽发背。南宋·洪迈的《夷坚志·甲志》也载:“捣生大黄,调以美醋,敷疮上,非唯愈痛,亦且灭...
...甘草粉蜜汤。上一方,粉一两。【品考】粉,粱米粉也。《千金方·解百药毒篇》曰∶解鸠毒,及一切毒药不止烦满方。乃此甘草粉蜜药也。粉,作粱米粉。毒药,盖药毒颠倒也。《金匮要略》根据此。又《千金翼方》,作药毒不止解烦。《外台秘要》,解诸药草中毒...
...①人体部位名。指眼眶下面的骨。相当于解剖学上的上颌骨与颧骨构成眼眶的下侧部分。《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以屈下颊,至(出页)”②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禾髎。参见该条。...
...《外台秘要》刘氏疗小儿吃奶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壮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蚌螺者方。上烧竹取沥半合,少许牛黄,与吃即便瘥。《外台》刘氏又方上取猪肉少许拭口,即引虫出或自消,便瘥。...
...白杨枝【主治】消腹痛,治吻疮(时珍)。【附方】旧二,新一。口吻烂疮︰白杨嫩枝,铁上烧灰,和脂敷之。(《外台秘要》)。腹满癖坚如石,积年不损者︰《必效方》︰用白杨木东南枝(去粗皮,辟风细锉)五升。熬黄,以酒五升淋讫,用绢袋盛滓,还纳酒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