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具有辨证方法的辨证论治的精诣。古代脉原则上与临床、理论等都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它们是一个系列。从《内经》众多的经文中都能证实这一点,尤其是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脉含明阳。”这是总的认识与要求,阴阳是中医理论和方法的核心,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治疗食管癌疗效机理研究通过鉴定_【中医宝典】

...近日,一项用现代化方法揭示中药抗癌机理的科研课题“豆根管食通口服液治疗食管癌疗效机理的研究”,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据介绍,这种对中药复方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详尽、系统的研究,此前在我国尚未见报道。 食管癌是世界最常见的十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518.html

给“国技”添现代科学之翼--中医药新进展_【中医宝典】

...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正式列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研究计划资助名录。 确立三大研究方向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治疾病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结晶,具有系统理论与丰富实践经验和显著临床疗效。它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形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684.html

冰片放在舌面为什么会凉?而干姜放到舌面为什么会?_中药化学_【中医宝典】

...医学更没有弄明!但医学家们整天都在抛出假新医学理论假新学说在赚钱骗人,其实都是在为草菅人命而自己赚钱! 可惜西医学众多的学者院士,就连这种习以为常的医学问题也没有搞清,就大赚特赚病人钱财而杀病人取利! 科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细化与明确事物的过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7989.html

【中医学堂】中医启示人类:重新审视科学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中西医结合”。应当承认,中西医结合已取得不小成绩。但主要是在临床方面,而在理论方面却遇到了麻烦。于是有一些人认为,中西医在学理上不能互相解读的原因在于中医根本不是科学,充其量只是一种“文化现象”。依据是,科学只有一个,就是西方科学和在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90.html

中医学理论计算机仿真初探_【中医宝典】

...深思和大胆尝试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计算机仿真是建立在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的,而中医学理论所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系统。 当伽俐略第一次拿起望远镜仰望太空时,他为人类创造了科学方法,即用实验来检验关于世界如何成其为世界的种种假说。于是有了拥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45.html

第五章第七节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中医宝典】

...药物100多种,在清代的广西地方志中,关于壮医壮药的记载空前增加,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些地方志不仅记载药物的出产、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加工炮制和典型病例的记载,标志着壮医壮药逐步趋向成熟。 诊断方面,壮医有望、目、脉、甲、指、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5.html

余言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解毒制癌。三天后复诊,患者现红色,苔则薄白,原先之蓝色全已不见。由此推测:蓝色郁于肝,因滞气、瘀血阻塞经隧,致使不能泄而然。是故一经宣通,热邪循经而出,则转红色。黄糙苔为胃热津亏、秽浊上蒸之候。而余陆氏惊伤...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15.htm

起芒刺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舌苔隆起如刺状。是极的证象,苔色多焦黄或黑。热邪越盛,芒刺越多。根据芒刺所生部位,有助于区分病位,如舌尖芒刺为心热,中芒刺为脾胃积热。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eqimangci-1359.html

_《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增补)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以辨伤寒之法已备,再三讨论,不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已。”陶节庵曰∶“伤寒邪在表,则无苔;热邪传里,舌苔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黑苔多凶,如根黑、中黑、尖黑皆属;全黑属极,为难治...

http://qihuangzhishu.com/801/42.htm

共找到151,6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