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太史頻奏日蝕不驗。詔沙門一行刊定律歷。上本顓頊。下至麟德。洎十五年。一行定草。詔說成之。因編以勒成一部。經章十卷。長歷五卷。歷議十卷。立成法天竺九執歷二卷。古今歷書二十四卷。略例奏章一卷。凡五十二卷。 乾元元年六月十七日。頒山人韓穎等...
...為者婚,亦不得都無慶辭。彪之議為允。」於時竟不賀,但上禮。 升平元年,臺符問:「皇后拜訖,何官應上禮?上禮悉何用?」太常王彪之上書以為:「上禮唯酒犢而已,犢十頭,酒十二斛。王公以下,名在三節祥瑞自簡慶賀錄者,悉賀。左傳曰:「會吳於鄫,吳徵百...
...差使賀正。十二月早到。或有先見。或有不見。其所賀正表。但送省司。又不通進。因循日久。於禮全乖。望自今以後。應賀正使。並取元日。隨京官例。序立便見。通事舍人奏知。其表直送四方館。元日伏下候一時同進。敕旨依。 大歷九年十一月八日敕。故源王發引遷...
...黄帝素问灵枢叙 自序 卷一 刺法 九针十二原一 小针解二 九针论三 官针四 终始五 官能六 卷二 刺法 刺节真邪七 逆顺八 行针九 血络论十 论勇十一 论痛十二 五邪十三 五乱十四 五禁十五 玉版十六 师传十七 外揣十八 禁服十九 卷三 ...
...。 九曰劍南道。古梁州之地。 十曰嶺南道。古荊州之地。 凡天下三百六十州。自後併省。迄於天寶。凡三百三十一州存焉。而羈縻之州八百。京兆府尹有三。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有五。潞。揚。益。荊。幽。都護府有六。單于。安西。安北。安南。安東。北庭...
...令敦行務本。 文帝因晁錯言,務農貴粟,詔許人納粟得拜爵及贖罪。 至景帝後元二年,詔曰:「有市籍貲多不得官,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貲算十以上乃得官,貲少則不得官,朕甚愍之。減至四算得官。」有市籍,謂賈人有財不得為吏。貲萬錢,算百二十也。算十,十萬也。...
...怠在國,何數之有?彼穀十藏於上,三游於下。謀士盡其慮,智士盡其知,勇士輕其死,請士所謂妄言也。不通於輕重,謂之妄言。」 桓公問於管子曰:「昔者周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而奪於其下,何數也?」管子對曰:「君分壤而貢入,市朝同流。黃金...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
...,定也。 〔七〕底,止也。 〔八〕著,附也。滯,廢也。淫,久也。 〔九〕興,起也。 〔一0〕蓄,養也。十二年歲星一周,為一紀。 〔一一〕齊侯,桓公。長,老也。是歲,桓公為淮之會,明年而卒。 〔一二〕歿,終也。讒謂易牙、豎貂之屬。 〔一三〕無...
...書。上曰。略看數卷。全不如抄撮文書。又日月復淺。豈不是卿等用意至此。因親製序四百八十字。 二年六月。上製元首前星維城股肱論。令敬宗等注釋。名曰天訓。至三年正月五日。修新禮成。一百三十卷。頒于天下。其年五月九日。以西域平。遣使分往康國及吐火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