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痊。一祝公庵次子,发热头疼,自汗如油,痰喘如锯,时觉昏沉。有以牛黄抱龙丸、生姜汤治之。更重延余诊之,脉上盛而虚。放乳边痧三针,腿弯上下痧六针,未愈。付桃仁红花汤加牛膝、石斛、细茶微温饮之,三剂而安。一石敬村女,口渴盗汗,腹胀如臌,有治之,...
...左手三部,洪数无伦。余曰∶“非痧而有是脉,恐不能生矣”。因看痧筋,幸其弟善放痧,见有青筋,曰∶“此真痧也”。刺顶心一针,左臂弯一针,右腿弯一针,毒血已去,不愈。余想其饭后起病,即以矾汤稍冷多服,吐去宿食,烦闷痰喘头汗具除,余症未愈。次日,其...
...温病兼喘胀 【病人基本资料】 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病因】 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证候】 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似难支持。其舌苔白...
...口舌有疾,适因感触犯痧,痧症虽发在后,治之不容或缓。即使口舌症凶,痧胀较之尤急,断不可先口舌而后痧胀也。【治验】一翁珍硕,舌下起重舌,苦难尽述,有以少阴君火治之,不应。余按其脉,左寸沉微,右关无力。若据脉宜补,据症宜凉,取痧筋验之,放腿弯...
...【病人基本资料】 族弟××,年三十八岁,于孟夏来津于旅次得温病。 【病因】 时天气炎热,途中自挽鹿车,辛苦过力,出汗受风,至津遂成温病。 【证候】 表里俱觉甚热,合目恒谵语,所言多劳力之事。舌苔白浓,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硬,右部洪实而...
...【病人基本资料】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其脉左部...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尤以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丹痧系时行疫病,属温病范围。病因为痧...
...病名。痧证而见肿胀者。《痧胀玉衡·遍身肿胀痧》:“痧者,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治用刮痧、放痧,药用宝花散等方。...
...痧证之一。此证属于暗痧,不易识别。《痧胀玉衡·落弓痧》指出此病:“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不已,眼目上吊,形如小儿落弓之证。此暗痧难识,必须审脉辨证,确是痧毒,看其身体凉热,唇舌润燥如何,然后治之。”脉多微细而数,或动止不匀。治疗先宜放痧,后...
...痧有寒热往来,类乎疟疾。或昏迷沉重,或狂言乱语,或痰喘不休、或心胸烦闷,叫喊不止、或呕哕吐痰,睡卧不安、或大小便结,舌黑生芒。如此重极,脉必变异,不与疟同,宜细辨之。【治验】一沈日岩,七月间,日晡寒热,昏沉胀闷,大便不通,舌焦苔浓。延余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