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一作大(口羲),字仲华,号爱庐。江苏吴县人。精于医术,善治伤寒。尝着有《爱庐医案》,此书后毁于兵火,幸得柳宝治将其收入《柳选四家医案》中传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95.htm

针灸文化--清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在清代早期,针灸学发展呈现出“由博返约”趋势,针灸朝简单、安全方向发展,与明代针灸“综合”、“汇集”、“神秘”总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改进针灸方法,简化操作程序,减轻病人痛苦,在保持原有疗效基础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7.html

王钟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江阴龙砂镇(今属江苏)人。以医名,所著有《王钟岳先生方案》,收入于《龙砂八家医案》中,与龙砂镇其他名医戚云门、姜学山等人医案编为一帙,现有排印本行世,为姜成之所编。...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187.htm

叶天士治胸痹3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他一生忙于诊务,鲜少著述,其中《临证指南医案》是由其门人华岫云经数年随见随录采辑而成。全书共十一卷,以疾病为纲分为89门,广涉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每病列医案若干,后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227.html

解密“宫廷御用方”_【中医宝典】

...有病治病,无病早防是清宫日常保健重要方面,无病、小病、换季时候都要进行调理补养,分季节进行调理养身,是中医传统,只是清宫更加讲究,力求完美罢了。在清代宫廷医案中,分季节使用保健类药品,调治兼顾,尤其自道光朝开始日渐普遍。保健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588.html

后记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目录页医案整理小组成员,除执笔者外,还有吴贵木、范开明、宁瑞盈和张秀琴同志。协助医案整理工作,有程继贤、刘元灼、刘元堃等同志。本书初稿承蒙印会河教授、戴佛延、邓明仲、郭子光、陈治恒、陈潮祖副教授以及洪梦浒讲师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谨...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69.htm

任贤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师韩,号瞻山。湖南浏阳人。初事二师,均未得要领,乃自习医书,精勤不倦,颇有领悟,医术亦大有精进,颇多治验。着有《瞻山医案》,或称《任氏医案》,现有木活字本行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89.htm

清代药物学与方剂学进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药物学 整个清代,虽然难以找出具有划时代意义药物学杰作,但也异常繁荣,至少在本草著作数量上空前多,种类空前丰富。 (一)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在医学史上,但凡一部伟大著作产生之后,往往会伴随着产生众多后续性著作。在《本草纲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8.html

清代临证医学成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清代前中期内科杂病学术发展,延续了明代特点并有所深化。在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上,主要是徐大椿、陈修园等医家对明以来温补派学术主张所进行论争,这种论争进一步促进了内科杂病学术繁荣。在辨证治理论运用上,这一时期对瘀证等一些内科杂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5.html

从《华佗传》看汉代权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年,所以四钧定为一石,等等。 古代权量在汉代已逐渐完备,且有特色,对后世权量影响颇大,又有文献为用做依据,可信度高。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特点。 特点之一:汉代度、量、衡与现代相比,尺寸较短,重量较轻。《三国志·华佗传》所记载医案,凡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288.html

共找到852,4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