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到清代。上述这一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城,更加之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的地理因素,这是傣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得以长期保存和发展的历史环境。傣医学在经历了漫长经验医学积累的过程后,至元代已逐渐地向理论医学阶段过渡。出现了有文字记载于贝叶上的具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0.htm

疏风热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疏风热是治疗外有风邪兼有里热的方法。 【疏风热】 是治疗外有风邪兼有里热的方法。风邪侵袭,有头痛、鼻塞、咳嗽等症。里热有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等症。有以上诸证而身热微恶寒,脉浮数的,用鲜葱白、淡豆豉、蔓荆子、焦山栀、苦桔梗、连翘...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263.html

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溏腹痛藏痹。穴地机治溏。穴太冲王氏云。尝患痹疼。既愈而溏利者。灸脐中遂不登洞。连三日灸之。三夕不登洞。若灸溏。脐中第一。三阴交等穴。乃其次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18-6.html

关于医学的起源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医史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诸如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等等,都各有所据,又各有所偏。医学的起源,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所能解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7.html

分消浊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青囊秘传》分消浊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青囊秘传》:分消浊丸【处方】大黄(晒)1两,西珀1钱。【制法】鸡子清为丸。【功能主治】茎痛并下疳。【用法用量】匀作3天服,火酒送下。【摘录】《青囊秘传》...

http://zhongyaofangji.com/f/fenxiaoxiezhuowan.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又有濡泻、濡、鹜溏等名。通常泛指水泻或大便稀溏。《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满,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多由受寒或饮食不洁等因素酿病,湿甚亦为此病的常见病因。后世亦有将泻下污秽...

http://qihuangzhishu.com/194/529.htm

防劳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魏氏家藏方》补防劳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魏氏家藏方》:补防劳丸【处方】木香(不见火)12分,槟榔12分,大黄(生)12分,大麻仁12分,枳壳(麸炒,去瓤)1分,桂心(去粗皮,不见火)1分,萆薢1分,牛膝10分(酒浸)...

http://zhongyaofangji.com/b/buxiefanglaowan.html

_《脉因证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脉】脉疾身多动,音声响亮,暴注下迫,此阳也、热也。脉沉细疾,目睛不了了,饮食不下,鼻准气息,此阴也、寒也。【因】湿多成五者,胃、脾、大肠、小肠、大瘕。【证治】胃,饮食不化、色黄,宜承气汤。脾,腹胀满,注食呕吐逆,宜...

http://qihuangzhishu.com/744/26.htm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王朝,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推动着对外交流、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医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君主专制的加强:朱元璋建立全国统一政权后,鉴于元朝灭亡的教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0.html

康复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982年卫生部指定鞍山汤岗子、北京小汤山、广东从化三个疗养院试办康复医学中心,此年石家庄河北省医院建立康复医学科,是为康复医学机构建立的开始。1984年出现了一个建立康复医学机构的高潮。中山、同济、南京、安徽、上海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33.htm

共找到64,6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