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息喘逆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卧不安”,素问新校正云:“太素作精所有倚则不安。”均无“乏”字。本书原钞作“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与杨注“泄精过多,有所不足,故倚卧不安”正合。袁刻无“乏”字。素问甲乙“悬”上无“注”字。注“太甚”袁刻作“太盛”。黄帝曰:...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79.htm

知古今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曰”上有“岐伯”二字;“越”作“不进”;“散”作“不治”。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精神进,志意定,故病可愈。太素云: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与此正同。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今时五脏精坏,五神又去,营卫之气去而不还,故...

http://qihuangzhishu.com/106/79.htm

天忌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六八正神明论篇。新校正云:“八正神明论又与太素·知官能篇大意同,文势小异。”检本书十九卷知官能篇,与本篇天忌及下篇本神论文意多同,亦可互证。又自“是故天寒无刺”五句,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12.htm

三气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四字,甲乙经无,注曰:“太素云:非灾风也。”考仁和寺本,仍作“非实风又”,或皇甫氏另有所本也。注“名为实风”,“名”字仁和寺本残缺不完,只余下部“口”字,据下文“名虚风”,谨拟作“名”。“今四时”之后原缺一字,谨拟作“之”字。邪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0-1.html

顺养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甲乙经太素作焦满。”玩本注:焦,热也。漏,泄也。若作“满”,于“泄”字义不合,仍从原钞本作“焦漏”为是。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少阴,足少阴肾之脉也。少阴受邪,不藏能静,深入至藏,故肾气浊沉,不能营也。平按:“浊沉”素问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html

素问简介_【黄帝内经

...校正云本篇亡在王冰之前,属后人补遗之作。 南朝齐梁时期的全元起曾为素问作注,但是全元起本亡佚于南北宋之交。 至唐代,王冰对素问进行了编次和注释,是为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在北宋经林亿等人校正后遂广为流传。 中文名称:...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9.html

太素脉的出现及其性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太素这个词是很古老的,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素脉只不过是诊脉占验的一种手段以太素脉为名而已,与太素这个词意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太极图说”在宋儒的倡导下当时已经盛行,这时又有人以太素之名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4.html

素问的文化渊源_【黄帝内经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因此就诞生了以皇帝与先知们问答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组成部分。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共9卷81篇。素问之名最早...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3.html

黄帝内经·素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黄帝内经简介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suwen/index.html

中医的生命智慧——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_【中医宝典】

...、生命之学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的内涵和养生智慧,指导人们生活,使之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中医药工作者的职责。由张焱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是这一方面的创新之作,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15.html

共找到466,9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