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http://www.wenxue360.com/guji/huangdineijing.html

内经知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辑注。刊于1642年。作者以《内经》卷帙浩繁不易卒读,于是将《黄帝内经》一书的重要内容加以选录,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遂成此书。分类简、选文精、注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98.htm

内经知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辑注。刊于1642年。作者以《内经》卷帙浩繁不易卒读,于是将《黄帝内经》一书的重要内容加以选录,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遂成此书。分类简、选文精、注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40.htm

内经知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辑注。刊于1642年。作者以《内经》卷帙浩繁不易卒读,于是将《黄帝内经》一书的重要内容加以选录,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遂成此书。分类简、选文精、注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98.htm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还曰:“气口亦太阴也”“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藏别论》)即言足太阴脾经汇聚了五脏六腑的经气,通于肺而达于寸口,故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均可反映于气口,因此气口能独主五脏。肺主气,气为血帅,内体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中医宝典】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现今蓬勃开展的治未病活动,其理论渊薮即在于此。其实“治未病”一词在《内经》中出现的不止一处。《素问·刺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素问灵枢合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包括《素问》十卷,《灵枢》十卷。本书是1910年上海广益书局将明·马莳及清·张志聪二氏所注《内经》合编而成。故又名《张马合注黄帝内经》。合编时未增入新的内容。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9.htm

前言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黄帝内经》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均发端于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经典,因此,对《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的研究,历代不乏其人。从文献学的角度,用音韵、文字、训诂、注释等方法整理《黄帝内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htm

前言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黄帝内经》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均发端于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经典,因此,对《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的研究,历代不乏其人。从文献学的角度,用音韵、文字、训诂、注释等方法整理《黄帝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1-0.html

《华阳国志补图注》在线阅读

...陽國志補圖注卷四◎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五◎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六◎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七◎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八◎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九◎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十◎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十中◎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十下◎ 華陽國志補圖注卷...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10.html

共找到310,2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