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提纲_《医医小草》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伤寒》一书,乃统治外感之书,非专治风寒者也。六经分明,寒温疫三证,均晓然矣。兹录提纲于下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太阴之为病,腹痛,自利,时时...

http://qihuangzhishu.com/252/6.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出亡在外其还也。——《说文》。按,此字...

http://hanwen360.com/x/671B.html

”字的康熙字典_康熙字典的解释_康熙字典的意思

...〔古文〕𦣠《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

http://hanwen360.com/k/671B.html

诊妇人脉与小儿脉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若孕妇脉沉而涩多见精血不足,胎元受损;涩而无力多为阳气虚衰。 (3)诊临产脉:临产时见尺脉转急浮大而滑,中指动脉搏动明显,称为离经脉,为欲产征象。 2.诊小儿脉 诊小儿脉多用一指总候三部的诊法,即“一指定三关”。小儿平脉至数,因年龄不同而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80.html

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脉学和诊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诊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诊、问病、辨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3.html

诊法_《冷庐医话》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酌法治之,即两三岁内,形气毕竟嫩弱,用药不可太猛,峻攻峻补,反受药累。此幼科之要诀也。王洪绪云∶痈与疽截然两途,红肿为痈,治宜凉解;白陷为疽,治宜温消。又云∶惟疔用刺,其余概不轻用刀针,并禁升降痛烂二药。此外科要诀也。《伤寒论》六经提纲,...

http://qihuangzhishu.com/701/9.htm

临症以验为准统论_《临症验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三十六也。分而分之,其法不出乎五行;合而合之,其理总原于太极。准此以临症,则诸病之变现,纵使万叶千枝,而一之神明,自可搜根拔本,尚何无者生之、有者甚之,以干致邪失正,绝人长命之咎哉?兹将验诸法,备述之下,惟识者参之。...

http://qihuangzhishu.com/234/3.htm

中医诊的常见病_【中医宝典】

...“诊”是中医在疾病诊断上相当重要的依据。人体内脏功能的好 坏,只要伸伸舌头,专家就能看出疾病的端倪。中医看病注重、闻、问、切,诊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最健康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色,舌苔薄且白,如同披覆着一层雾状的薄纱。舌形应为长椭圆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38.html

提纲 一章_《伤寒悬解》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少阳之他证,皆在于或然之中,而少阳之三者,则处于必然之例。提纲揭三证以概少阳,少阳虽幻化无常,然或有殊状,而必无遁情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356.htm

眼科诊法_【中医宝典】

...眼科诊法,即、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在诊察眼病时的具体运用,而其中尤重望诊与问诊。问诊主要是询问与眼病有关的病史及自觉症状,它包括跟部与全身的临床症状。望诊的重点是眼部,切诊亦以眼部触诊为主。结合现代科学仪器进行眼部检查,属于望诊与切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73.html

共找到63,5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