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药书刊出版与药学术团体建立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成立“上海医务会”,入会者达200余人,是我国近代最早创办中医学术团体1907年,周雪樵、蔡小香、丁福保、何廉臣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会”,“以研究医学及药学,交换知识。养成德义,振兴医学为目的(中国医学会会章,医学报,1910年,(1)...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7.html

民族医学史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98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正式组建了少数民族医史课题组。不到两年,随着客观形势发展需要,课题组升格为少数民族医史研究室,成为我国最早一个民族医史专业研究机构。此后,一些民族地区民族医学研究所也设立医史研究部门,如广西民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4.htm

晚清时期中医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各门科目教学规程,遂将京师医学专门学堂学生全部送日本学习,朝廷官办中医教育至此暂停。我国近代史上民间最早出现中医办学机构,是浙江省瑞安县利济医学堂。利济医学堂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主办人陈虬,字志三,号蛰庐,乐清人,1885年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5.htm

病理生理学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_《病理生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当前,医学科学各个学科,既各有专业范围,各有本身特点,又愈来明显地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而且,医学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般自然科学关系也日益密切。正因为如此,现代医学才能前所未有速度蓬勃发展。病理生理学是从机能...

http://qihuangzhishu.com/949/3.htm

中医药学文明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国家之一,从文明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融化在文明时代光华之中。从此,中国医药学文明史开始了。中国五千年有文字可考医学史,由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htm

以黄帝名义创造了一个“有效期”最长医学理论_【中医宝典】

...黄帝号轩辕氏,姬姓,一说姓公孙,为姬姓部落首领,被认为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共主。《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该书共18卷,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各9卷,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以黄帝与他大臣们问答对话形式讲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83.html

印度传统医药_【中医宝典】

...印度传统医学由阿育吠陀学、尤纳尼医学、西达医学、瑜伽功所组成。 一、阿育吠陀学、尤纳尼医学、西达医学、瑜伽功简述 阿育吠陀学 阿育吠陀学是印度传统医学主要组成部分。 Ayurveda这一词由两个词素所组成:Ayur(阿育)和Veda(...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720.html

藏医特色疗法_【中医宝典】

...藏医特色疗法 藏族人民早在远古时代时就开始用开水治疗消化不良等医疗实践活动,据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记载:“患蛾喉头痛者用牛角、岩羊角、山羊角、马蹄等调外合剂”,这是古代藏族人民发现动植物药用价值有力证明。此外,藏族人民对外伤处理由开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78.html

藏医特色疗法_民族中医藏医_【中医宝典】

...藏医特色疗法 藏族人民早在远古时代时就开始用开水治疗消化不良等医疗实践活动,据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记载:“患蛾喉头痛者用牛角、岩羊角、山羊角、马蹄等调外合剂”,这是古代藏族人民发现动植物药用价值有力证明。此外,藏族人民对外伤处理由开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57.html

《图注八十一难经》--最早全图注释《难经》著作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者,当数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世贤。 张世贤鉴于《难经》一书文义隐奥,读者不易理解,因此为之绘制图表,使每一问难均附一图,撰成《图注八十一难经》(8卷)刊于公元1510年。书中虽有些图有牵强附会之处,然此为全图注释《难经》最早著作。书中文字通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27.html

共找到857,1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