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理论基础:天人合一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中庸之道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真实含义。 天人合一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16.html

第六章 壮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概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经验总结和升华,同时是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逐渐发展形成,其理论体系属于朴素、宏观理论,是对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进行长期宏观观察结果,而不是现代实验研究结果,因此它形成不受现代实验条件和环境所制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4.html

中医药学来源理论形成及其特色溯源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某些疾病症状基础之上,对某些可以反复多次出现情形进行总结,发现了外治、针刺及灸法。 2中医药学理论形成 在奴隶社会里,人们由原始社会对自然和祖先崇拜,变为对神尊崇。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社会政治巨变,人们对天命及鬼神信念有所动摇...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92.html

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予良 石玉山 北京步步先中医医院 今日之大学教科书有谓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对立统一理论者,又说古人所用“阴阳”,主要是为了说明人体病理和生理矛盾统一现象。殊不知,这是一个不能成立片面定义。 笔者认为张仲景一部《伤寒论》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253.html

高武撷菁辑《聚英》,针灸理论更完善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误,乃铸男、妇、童子三铜人,累试其穴,推之人体,所取毫发不爽。 高武认为,《素》《难》典籍问世,为针灸理论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逊术发展。但世俗操针灸者,以学针灸只须实践,无需理论,即读亦仅以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已。于是,节集《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17.html

“四塔五蕴”——傣医理论基础_民族中医傣医_【中医宝典】

...傣族医药学自成理论体系,"四塔"和"五蕴"是始终贯穿整个傣医学术重要理论体系,也是研究傣医学术思想必须深入探讨学习课题。 "四塔"(土、水、火、风)和"五蕴"理论派自南传佛教。在公元9世纪觉音所著《清净道论》中,详细记述了"四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08.html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由纷乱到统一历史过程。中医学在春秋时期已产生了一些概念和简单理论认识,而到《内经》时代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论。中医理论形成,不仅是以春秋战国时医家们实践经验为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精工不辍 磨就“金针”——李恩教授谈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研究方法_【中医宝典】

...……”充分肯定了以临床经验为基础及中医中药相结合中医科研方向。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历时37载,精工不辍磨就“金针”——《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研究方法〈“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研究〉》,以此为指导思想,研究系统涵盖了上述范围。因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86.html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在《周易》气质理论基础上作了重要发展。把《周易》八卦气质和人体生理、病理相结合,应用于医学,成为了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实践有很大指导价值。一、以脏象理论为基础《内经》气质理论以脏象理论为基础,更显示出体质对疾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配合物配位键理论基本要点_《医用化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配位键理论又叫配价键理论,其基本要点可归纳为三点:1.中心离子和配位原子间是以配价键结合,具有孤对电子配位原子提供电子对,填入中心离子外层空轨道形成配位键。2.中心离子所提供空轨道在与配位原子成键时必须经杂化,形成数目相等杂化...

http://qihuangzhishu.com/952/67.htm

共找到846,0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