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 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
...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 1、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叔向问晏子曰:“事君之伦,徒处之义奚如?” 2、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晏子对曰:“事君之伦,知虑足以安国,誉厚足以导民,和柔足以怀众...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 1、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景公不说,召而免之。 2、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
...夜间写好一本遗摺,托三义庙的老道士,递到军机营盘。吴先生便在三义庙中,悬梁自尽。是仿古来忠臣尸谏之义,那一本奏摺上写道:“罪臣吴可读,跪奏为以一死泣请懿旨,预定大统之归,以毕今生忠爱事,藕罪臣闻治国不讳乱,安国不忘危,危乱而可讳可忘。则进苦口...
...独行愿也。 (1)处履之初,为履之始,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处履以素,何往不从?必独行其愿,物无犯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1)。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1)履道尚谦,不喜处盈,务在致诚,恶夫外饰者。也而二以阳处阴,...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 1、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高子问晏子曰:“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也?” 2、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晏子对曰:“善哉!问事...
...为蛮夷兴动。胜之不武,不胜为笑,但怀之以德,必不召自来。朕命一介使人,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徵不可不赏。”乃赐绢百匹。(蒲州,蒲阪也,今河中府) ○谏科祖孝孙罪 太宗谓侍臣曰:“人皆以祖孝孙为知音,今教曲多不谐韵,此其未至...
...忠诚的劝谏 expostulate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国语辞典 誠心勸諫。 莊子.至樂:「忠諫不聽,蹲循勿爭。」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注释书籍有清末苏舆的《晏子春秋校注》、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近代有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