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对无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否采用降低血小板计数的治疗仍有争论。一般而言,很少有证据表明长期降血小板治疗能改善无症状患者的预后。与预防性降血小板治疗无症状患者以防止止血并发症发生存在争论的情况相反,对有出血或血栓形成的患者...
...广西医科大学一项国家科研课题“从中草药中筛选抗乙肝病毒中药”前不久结题。科研人员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200种中草药中仅珍珠草的研究力度,加快高附加值新药的问世。 ...
...红细胞,同时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以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点,均与Evans综合征不同。...
...开始治疗后的第24~50天,长春新碱总量达6~14mg可完全缓解。 暴发性或进展性可用丝裂霉素、环孢素和顺铂等药物进行治疗。孕妇不宜用。 3.肝素 TTP很少有DIC变化,故用肝素无益,且用肝素后可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抗血小板聚集剂 ...
...日本东海大学和大阪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最近发现绿脓菌将药物排出细胞外的机理,查明了它具有抗药性的原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消灭抗药性细菌的药物。 据《日经产业新闻》21日报道,人体虚弱时容易感染绿脓菌,而且绿脓菌常具有抗药性。绿脓菌有两重膜,即...
...研究报告和临床应用状况,可以看出,我国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个体化观念正在增强,而新药研发以及新的临床应用研究都将为这一观念的具体运用注入活力。 ■治疗线路图概念日益明晰 去年下半年,我国部分医生接触到了医学界新推出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线路图”概念,...
...中国广西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抗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项目负责人罗伟生博士日前向记者透露,科技攻关小组已找到了阻断SARS病毒的特效药物成分,一种廉价的中药——大黄研制成抗SARS病毒药物。 2003年世界各地暴发...
...客观地记录和评价不良事件,是确保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的最重要手段。 此外,做好不良事件的记录还可以有效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种新的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氟碘阿糖脲苷进入了临床试验。但在前期的试验中,人们没有注意到该药...
...患儿发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紧密已知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联系免疫因素:患者血清中含有抗血小板的抗体每天(igg),具有最早破坏血小板的作用。此外长期,约90%患者的血小板表面paigg增高,与血小板减少有关。②脾、...
...生成素(Epo),还可用免疫抑制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酮,抗胸腺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最早出现巨核细胞减少致血小板减少,继而出现红细胞系、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病态造血。诊断除依靠骨髓穿刺显示有一系或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