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伴出血。本病病因不明(特发性),但可能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血小板被抗体破坏,尽管骨髓代偿性加快血小板生成,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儿童常在病毒感染后发病,数周或数月后自行恢复。【症状和诊断】症状可突然出现(急性)或...
...发病机制 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按发病原理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分布异常、血小板破坏过多和血小板被稀释。 1.血小板生成减少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点是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产生数量和血小板更新率相应低下。 (1)感染性血小板...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严重时可伴,白细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细胞...
...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膜上,同时又激活补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复合物与血小板的结合并不牢固,很容易与血小板分离而附着在其他血小板上面,因此,少量的复合物即可引起大量血小板在血管内破坏。此型又可以称为“免疫复合物型”。 此外,还有...
...见)、环孢素A,服用雌激素及孕酮、注射疫苗等。近年来报道HIV感染相关的TTP,伴有严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肾功能不全。 (二)发病机制 关于TT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过去有人认为可能起自内皮细胞受损,促进血小板在血管内聚集而形成...
...兼有微血管病性贫血,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毒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如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肝炎损伤的临床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出现血小板减少后,继之出现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增生低下,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常出现感染。 MDS出现巨核细胞减少致...
...【症状体征】 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居绝大多数。先天性再障甚罕见,其主要类型为Fanconi贫血。获得性再障可分原发和继发性两型,前者系原因不明者,约占获得性再障的50%;又可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不同综合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
...性紫癜。 疗效:邓世清报告67例,均为女性;年龄在18~55岁之间;病程6个月~3年。结果:有效(血小板计数>80×109/升,出血时间基本正常,骨髓象改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观察3个月以上无反复)5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6%...
...100~200mg/d,硫唑嘌呤100~200mg/d。 3.人血丙种球蛋白 0.4g/(kg·d),静脉滴注,连用5天。 4.输浓缩血小板,也可试用血浆置换术。 5.脾切除术 适于脾脏肿大明显者。 (二)预后 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Coombs试验阳性,无畸形和破碎红细胞,无神经症状。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有关节症状、肾损害、神经症状,并有溶血性贫血、皮肤损害,LE细胞阳性,外周血中无畸形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