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秒之久(图20-9)。图20-9 病窦的复律时间病窦的病因有心肌缺血、心肌炎症及药物副作用。老年人窦房结细胞退行性变,可能在这基础上合并上述病因,病窦的发生率自中年后随年龄而增长。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Ⅰ型快通道抑制剂,β受体阻滞,钙离子...
...房颤,心房纤维颤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一)发病原因 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药可致心律失常。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儿。 (二)发病机制 ...
...研究表明,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当避免应用I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β阻滞剂虽然对室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
...心律失常,甚至停搏。因而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以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为好,首次50~75mg静注,随后用1~4mg/分静滴。此外,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或托西酸溴苄铵也可应用(参见“心律失常”)章。有时静滴重碳酸钠对三环类抗忧郁药引起的心律失常也...
...有效举措。 近年来,可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已用于治疗锥虫病所致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少数病例的临床实践证实确有疗效,其主要适应证为心脏性猝死后的存活者,且其心律失常不能由程序性心室电刺激诱发,也不能为药物治疗所控制。 (2)传导阻滞...
...西医治疗 治疗重点控制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同时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竞技性运动,以免诱发猝死。治疗以药物为主。室性心动过速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疗效较好,其中索他洛尔最佳,可作为首选药。胺碘酮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用药有潜在副作用。联合用药方面...
...减少副作用。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强效利尿剂,也要格外小心。 此外,对特殊制剂的副反应也要熟悉,如地高辛过量和奎尼丁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等。奎尼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用于预防房性、室性早搏等。...
...发生率高。 (7)其他心脏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
...心律失常再次入院。他们比较了这些患者和该组中149例未因心脏疾患而再次入院的患者。 研究小组报告说,“这149例患者中有33例(22.1%)应用过某种拟交感神经药物,6例(4.0%)接受过全身性拟交感神经药物治疗。”该发现发表于今年9月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