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说涅阳故城在今南阳市与邓县之间的稂东镇,地属邓县)人。(按《水经注》:涅阳,汉初置县,属南阳郡,因在涅水(今赵诃)之阳,故名。张仲景的里籍自来众说纷云,陈邦贤氏定为南阳郡涅阳,范行准氏定为南阳蔡阳,嗣后廖国王、张炎二氏考涅阳故城在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10.html

张仲景寒热药共用组方规律探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取用,即其热性被黄芩之寒性革除,保留其降逆止呕之功用。 反佐法 该法是指在治疗热证的寒剂中选加热性药,在治疗寒证的热剂中选加寒性药。这些加入的药物,主要是取其在方剂中发挥性味的作用,从反面协助诸药起相反相成之效的一种配伍方法。其重要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95.html

治伤寒学法六经,探仲景旨出新义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治外感热病,以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之大纲。其后,凡治伤寒学者,必循古训,而用古方。吾浙江自宋代,朱翼中著《活人书》,创全面研究《伤寒论》之先例。其后,则有元代赵道震著《伤寒类证》,吴恕辑《伤寒论赋》等;明代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3.html

沈自尹院士是怎样对进行研究的?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源于《内经》,是按藏(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从患者的外象来推论的,《内经》产生于周秦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之际,所以脏腑辨证具有鲜明的哲学特点。之后张仲景把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具体结合于临床,博采众方,以求效为主,每个汤方都有相应的证...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82.html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论_《医贯》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出东垣十书)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 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王海藏韪之.愚谓八味丸.以地黄为君而以余药佐之.非止为补血之剂.盖兼补气也.若专为补肾而入肾经.则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夫泽泻之接引...

http://qihuangzhishu.com/728/20.htm

仲宣忌医丧命_【中医宝典】

...东汉年间,有一次大名鼎鼎的郎中张仲景对京都24岁的侍中王仲宣说:你体内有隐疾,40岁那年眉毛会脱落,不久将归西天。我这里有妙药,你带回去服后可保平安。仲宣把此忠告当作耳边风,认为自身壮健,把药搁置一旁。 三天后,仲景又碰到仲宣,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24.html

仲景用 特色独具——兼答姚文轩、贾延利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世恩 南阳张仲景医学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报》6月16日刊登了姚文轩、贾延利《再议几几(无钩挑)之音义》一文,文中从可食的角度看,做浆面条的浆水最有可能就是张仲景用的浆水,并进一步推测做浆面条用的浆水,是河南人做绿豆凉粉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430.html

历代笔记杂著中的大黄_中医文化中医八卦_【中医宝典】

...穆大黄的,其河间学派的用药风格可见一斑。明代医家张景岳将大黄与人参、熟地、附子并称为药中四维,创制了40多个含大黄的复方。在中国医学史上,从宫庭医案、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炙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破积行瘀、解毒止痛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07.html

《金匮玉函经》辨证新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所谓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已成了选修课。用张仲景的话来说:痛夫!哀乎!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中医学的观念、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和《内经》对《金匮玉函经》来说有着相同的思维渊源。如《金匮玉函经》每篇篇首都以辨××病形证治开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919.html

否定中医是对民族产业的阉割_【中医宝典】

...张仲景作为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的医学知识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远远比不上今天任何一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学术打假着称的方舟子在日前出版的一本新书《科学成就健康》中,对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进行了批判。而在此之前,方舟子以对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27.html

共找到289,7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