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我们可以藉此知道这诗人的踪迹和性行的大概。 十月十六日译者识。 【注解】 〔1〕本篇连同《盲诗人最近时的踪迹》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晨报副镌》,署名风声。 〔2〕不能入境 爱罗先珂于一九二一年六月间被日本政府...
...1949) 苏联作家。早期作品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一九○五年革命后,转而以工人革命斗争为主题。《铁流》,描写红军游击队与敌人斗争的长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二四年,有曹靖华译本,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上海三闲书屋出版,鲁迅写有《编校后记》,现收入《集...
...描写十月革命时期莫斯科起义的中篇小说,作于一九二三年。鲁迅于一九二九年初开始翻译,次年夏末译毕。至一九三三年二月始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列为《现代文艺丛书》(鲁迅编)之一。 此书前四章的译文,最初曾分刊于《大众文艺》月刊第一卷第五、六两期(...
...《卢勃克和伊里纳的后来》译者附记〔1〕 一九二○年一月《文章世界》〔2〕所载,后来收入《小小的灯》〔3〕中。一九二七年即伊孛生〔4〕生后一百年,死后二十二年,译于上海。 【注解】 〔1〕本篇连同《卢勃克和伊里纳的后来》的译文,最初发表于...
...性质和生活的文章,从日本的《海外文学新选》第十三编《跋司珂牧歌调》中译出。前一篇(Elizabideel Vaga-bundo)是笠井镇夫原译;后一篇是永田宽定〔4〕译的,原是短篇集《阴郁的生活》〔5〕(Vidas Sombrias)中的几...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者后记〔1〕 契诃夫的这一群小说,是去年冬天,为了《译文》开手翻译的,次序并不照原译本的先后。是年十二月,在第一卷第四期上,登载了三篇,是《假病人》,《簿记课副手日记抄》和《那是她》,题了一个总名;谓之《奇闻三则》,...
...,也还只是人世的常情。至于“与其三人不幸,不如一人——自己——不幸”〔3〕这精神,却往往只见于斯拉夫文人〔4〕的著作,则实在不能不惊异于这民族的伟大了。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附记。 【注解】 〔1〕本篇连同《一篇很短的传奇》的译文,最初...
...滨虚子〔5〕的小说集《鸡头》出版,夏目替他做序,说明他们一派的态度: “有余裕的小说,即如名字所示,不是急迫的小说,是避了非常这字的小说。如借用近来流行的文句,便是或人所谓触著〔6〕不触著之中,不触著的这一种小说。…… 或人以为不触著者即非...
...自负的所谓精神文明。现在我就再来输入,作为从外国药房贩来的一帖泻药罢。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译者记。 【注解】 〔1〕本篇连同《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九日《京报副刊》,后未印入单行本。 ...
...篇《老耗子》是柔石〔8〕从《俄国短篇小说杰作集》(Great Rus^sian Short Stories)〔9〕里译过来的,柴林(Leonide Zarine)原译,因为那时是在豫备《朝华旬刊》〔10〕的材料,所以选着短篇中的短篇。但这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