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由风邪温热相搏,袭于肌肤,红肿热痛交作,患者甚为痛苦。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说: “丹者,人身体忽然欣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故名丹毒。此症因发生部位不同,名称亦因之各异...
...神农本草经》)。七伤七种劳伤的病因。《诸病源侯论.虚劳候》:「一曰大饱伤脾,....。二曰大怒气逆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寒饮伤肺。....五日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两寒暑伤形。....七曰大恐惧不节伤...
...就是证候。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截取其某一个时间断面功能状态的综合反映,可分“证”和“候”两个方面,“证”是指对疾病所处的某一时点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的总体概括,反映该病理状态的实质;“候”是指这种病理状态表现在外的物理征象...
...;晋代葛洪首创用盐水清理伤口,外敷蛇衔膏后再进行手术;《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证明当时已经能做早期的断肠...
...身患疾病,他感于齐梁间不明医术者,不得为孝子的话,于是便钻研医学,以医治其母亲的疾患,常常与名医接触,并向之请教,终于精通了医学,并着有《诸病源候论》和《千金要方》后的又一巨著。以上三部医书对祖国医学颇有贡献,所以后人称其为隋唐时代的三部医学...
...阳外越之候。《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只有肾脏作强功能正常,人体动作方能协调自如。虽然本组证候殃及肝、脾、肾诸脏,但以肾虚为其根本。肾元虚衰,不能上充髓海,作强无权,伎巧不出,故而动作笨拙,步履蹒跚;肾虚而精血不足,不能制约亢阳,...
...不去,发为病变,甚至继续传染他人之病理过程。两者实为痨瘵疾病过程之二阶段:尸病见于早期,亦即传染期,疰则贯穿感邪以后之整个病程。尸、疰两症之证候,十分繁复。如葛洪《肘后备急方》云:“尸注、鬼注病者,……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
...病证名。七症之一。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人因食饮内误有头发,随食而入成症,胸喉间如有虫上下来去者是也。”本病与发瘕相类,可参见该条。亦可参症、七症条。...
...不去,发为病变,甚至继续传染他人之病理过程。两者实为痨瘵疾病过程之二阶段:尸病见于早期,亦即传染期,疰则贯穿感邪以后之整个病程。尸、疰两症之证候,十分繁复。如葛洪《肘后备急方》云:“尸注、鬼注病者,……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