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奇谈医:从圣散子谈到玉雪救苦丹_【中医宝典】

...圣散子这张方子,废用久矣。许多学医的人,大概都不知道此方曾经在历史上掀起过轩然大波。 最先得到这张方子的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先生:“余既得之,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活者,至不可数”。陈无择《三因方》也说:“此药(指圣散子)以治寒疫,因东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59.html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方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之,治支饮之轻者可也。若阳虚水盛,又当从事乎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矣。【集注】尤怡曰: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眩黑也。泽泻泄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37/277.htm

鸡屎白散方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集注】赵良曰:睾丸上下,有若狐之出入无时也,故曰狐疝。李□曰:偏有大小,以睾丸言。时时上下,以睾丸入小腹出囊中言。尤怡曰:阴狐疝气者,寒湿袭阴而睾丸受病,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没无时,故名狐疝。...

http://qihuangzhishu.com/337/349.htm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涎沫,以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俟涎沫止,以半夏泻心汤,乃治痞也。【集注】尤怡曰:吐涎沫,上焦有寒饮也,不与温散而反下之,则寒内入而成痞。然虽痞而犹吐涎沫,是寒饮未已,不可治痞,当先治饮,而后治痞,亦如伤寒例,表解乃可攻痞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37/375.htm

叙_《金匮悬解》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

http://qihuangzhishu.com/1294/4.htm

叙_《金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xuanjie/1294-6-0.html

皂荚圆方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可尽汗泄乎?故云不治。加利则阳从上脱,阴从下脱,故曰尤甚。尤怡曰:上气,面浮肿,肩息,气但升而不降矣。脉复浮大,则阳有上越之机。脉偏盛者,偏绝也。又加下利,是阴复从下脱矣。阴阳离决,故当不治。肩息息,摇肩也。□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

http://qihuangzhishu.com/337/220.htm

王好古 简历_【中医宝典】

...王好古(1200?~?),字进之(一作信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王氏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博通经史,究心医道。他少时曾经与李杲一同受业于张元素(年辈较李氏为晚),后来又从师兄李杲学医。 王好古以儒者而习医,特别喜好经方。其造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88.html

朱肱 简历_【中医宝典】

...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郎提点洞霄宫。 朱肱研究伤寒最重经络,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在用经络循行部位和生理特点解释伤寒传变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脉证合参以辨别病证的表里阴阳。他对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76.html

吴有性 简历_【中医宝典】

...温病。瘟疫流行,“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有因失治不及期而死者,有妄用峻补、攻补失序而死者。有医家见不到,急病用缓药、迁延而死者,“比比皆是”,使吴氏痛心疾首,于1642年写成《瘟疫论》。 《瘟疫论》中所载传染病、包括伤寒、感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42.html

共找到744,1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