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组方方法。其重要特点是:遣药组方时,对某些药物但取其功用,非取其性味。 寒药去性取用 例:1.《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由大黄、附子、细辛组成。方中温热药附子、细辛温阳散寒,寒凉药大黄为去性取用,即其寒性被附子、细辛之热性革除,保留其泻下通便...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生芦根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备急千金要方》:生芦根饮【处方】生芦根(切)30克 青竹茹30克 粳米9克 生姜3克【制法】上四味,嚼咀。【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和胃降逆。治伤寒后,哕,干呕,不下食。【用法用量】...
...目录 《暑病证治要略》芦根清肺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暑病证治要略》:芦根清肺饮【处方】鲜芦根60克 鲜冬瓜皮15克 茯苓9克 通草3克 大豆卷9克 滑石12克 生桑皮6克 黄芩3克 栝楼皮4.5克 生米仁12克【功能主治】祛暑...
...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方。生芦根(切) 青竹茹(各一升) 生姜(三两) 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随便饮,不瘥,重作取瘥。治伤寒后呕哕方∶通草(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橘皮(一两)...
...泻热,止呕甘益胃,寒降火。治呕哕反胃(胃热火升,则呕逆,食不下。《金匮》方∶芦根煎服),消渴客热,伤寒内热,止小便数(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经有热。则小便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
...笋名 芦,茎名苇茎,花名蓬 甘寒,无毒。发明 芦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热。利小便,治噎哕,反胃呕逆,不下食,妊娠心热,时疫寒热,烦闷。解河豚诸鱼毒,其笋尤良。 芦治脐下坚癖,小便不利。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千金》苇茎...
...薛氏曰∶表弟方健甫内五十岁,辛丑患血崩,诸药罔效,壬寅八月,身热体痛,头晕涕出,吐痰少食,众作火治,展转发热,绝粒数日。余诊之曰∶脾胃久虚,过服寒药,中病未已,寒病复起。遂用八味丸料一服,翌早遂索粥数匙,再服,食倍热减痛止,乃服八味丸而愈...
...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五类,即: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 常见...
...减轻,大部时间用鼻呼吸不感困难,时有如物堵塞之感,药已见效,前法增损。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6克,防风6克,黄芩6克,茅芦根各10克,沙参10克,七付。【五诊】鼻塞已通,时有浊涕流出。肺家郁热尚未全清,脉象滑数,舌红苔黄,仍用宣肺涤...
...以燥热温补,戕其阴而益其火,无不立毙。诚有慨乎其言之也!盖有是症,即用是药,非独产后,即产前亦然。世俗动以保胎为主,岂知胎不安者,乃因邪气内逼。故解其邪,勿使伤胎,即为保护。章虚谷云∶如伤寒阳明实症,亦当用承气下之,邪去则胎安也。若但事保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