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_【中医宝典】

...,活活被病魔折磨死了。为此,吴本立志学医,为象他父亲那样的穷人治病。不久,母亲黄氏也因操劳过度病逝了。 此后,吴本云游四海,四处拜师学医。起初,他跟蛇医采药捕蛇,后又到一些名山古刹从师学道,苦练歧黄,十七岁时,就精通医术,并学得一身拳术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46.html

张仲景规范了中医几千年的“诊疗标准”_【中医宝典】

...,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于是,张仲景立志学医以解老百姓的疾苦。 张仲景曾感慨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里提到的“越人”,就是古代名医扁鹊。他十分敬佩扁鹊,对扁鹊的医术赞叹不已,这也成为了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82.html

顾序_《慎柔五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士生于叔叶,不能希志轩冕,又不能遂邱樊,其或隐身以利物,混俗以宏道,往往以技时。史家列方伎,日者,仓公并传,刘歆较中秘书,占候医方,并载《七略》,一则定犹豫于几微,一则救艰危于呼吸,学医乎?学卜乎?吾学医矣。予自壬午逮乙酉间,连岁作客,几...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rouwushu/816-4-0.html

李杲_【中医宝典】

...自幼沉稳安静,极少言笑,十分喜爱读书。李杲20多岁时,他的母亲患病,请了许多医生前来,治疗无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这件事对他的触动极大,从此便立志学医。他听说易州的张元素的名声很大,便携重金前去拜师学医。由于他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习得很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89.html

代代杏林情_【中医宝典】

...乡里,为平遥县名老中医。幼承庭训,奋发学医,熟读诸子百家、中医坟典,临证善用《傅青主女科》,疗效卓著。尤擅长于脉诊,审证明了,用药专一,其常遵清代名医曹仁伯之言“医者存心,须视天下无不可治之病,其不治者,皆我之心未尽耳。”其一生治病,不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653.html

程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宗衡,号月溪。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家世业医。式初习举子业,兼涉医书,后专攻医学,方精是术。尝谓“可以言传者,药之名也;可以意得者,方之义也。”如仅知药名,不解方义,必误病家。为学医启蒙之需,撰《释方》四卷(1547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88.htm

李斯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现代医家(1892-1979年)。四川成都人。早年习文。于成都府中学堂就读,后又转至成都高等师范理化部。后又向名老中医董稚庵学医。反对旧政府消灭中医之举,积极投入发展中医之活动。1936年创建四川医药改进会,并办刊《医学改进月刊》。...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193.htm

方有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方有执(1523~1593),字中行(一行仲行),号九龙山人。安徽歙县人。两番以中风、伤寒、丧妻,五次以中风殇子,遂发愤学医。着《伤寒论条辨》8卷,后附《本草钞》1卷、《或问》1卷、《痉书》1卷(1592)。方有执一生笃志《伤寒论》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angyouzhi/index.html

小引_《医学三字经》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童子入学,塾师先授以《三字经》,欲其便诵也,识途也。学医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余所以有《三字经》之刻也。前曾托名叶天士,取时俗所推崇者,以投时好。然书中之奥旨,悉本圣经,经明而专家之伎可废。谢退谷...

http://qihuangzhishu.com/799/2.htm

删节广布序_《达生编》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达生编一书.古人立法.可谓尽善尽美.予学医四十余年.每遇难产之症.无不奉为圭臬.无一误事者.但其书不惮烦.再三告诫.亦恐不详细.有误于人也.惟篇页过多.虽作者之苦心.而阅者反嫌其琐屑.岂非欲详备而反致疏略乎.予年六十有七.养淮上.闲暇无事...

http://qihuangzhishu.com/319/3.htm

共找到1,0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