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铁的静寂》。《一天的工作》,鲁迅翻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内收作家十人的作品十篇(其中二篇系瞿秋白译,署名文尹),一九三三年三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6〕关于文章是挤出来的,作者曾在《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中说:“至于已经印过的...
...、术艺、图谱七类,道、佛附见。此书已失传。 〔8〕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南朝梁目录学家。《七录》是他所辑录的古今书籍的目录,共十二卷,分内外两篇:内篇为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技术五录;外篇为佛法、仙道二录...
...本——的译本。我觉得现在的讲建设的,还是先前的讲战斗的——如《铁甲列车》,《毁灭》,《铁流》〔2〕等——于我有兴趣,并且有益。我看苏维埃文学,是大半因为想绍介给中国,而对于中国,现在也还是战斗的作品更为紧要。 三,我在中国,看不见资本主义各国...
...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
...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文豪,究竟是有真实本领的,法郎士做过一本《泰绮思》〔7〕,中国已有两种译本了,其中就透露着这样的消息。他说有一个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亚历山大府的名妓泰绮思,是...
...《译文》复刊词 先来引几句古书,——也许记的不真确,——庄子曰:“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2〕 《译文》就在一九三四年九月中,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出世的。那时候,鸿篇巨制如《世界文学》和《世界文库》〔3〕之类,还...
...一九三六年四月号日本《改造》月刊。原稿为日文,后由作者译成中文,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上海《文学丛报》月刊第三期。 在《改造》发表时,第四段中“上海”、“死尸”、“俘虏”等词及第十五段中“太阳的圆圈”一语,都被删去。《文学丛报》发表时经作者补入,...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今年的尊孔,是民国以来第二次的盛典〔2〕,凡是可以施展出来的,几乎全都施展出来了。上海的华界虽然接近夷(亦作彝)场〔3〕,也听到了当年孔子听得“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4〕。八月三十日的《申报》〔5〕报告我们说——“...
...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德国版画家。鲁迅于一九三六年编印过《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并为其写了《序目》(收入《且介亭杂文末编》)。 〔2〕 区匿培克 通译哥尼斯堡,东普鲁士的工业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归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