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 在第四指外侧爪甲角.证治 胁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烦热.汗不出.痈疽.口干口痛.喉痹.舌强.耳聋.转筋.肘不可举.针灸 针入一分.灸三壮.按∶窍阴乃足少阳胆所出之井穴.在足太阳之后.为手少阳三焦下俞之起点.少阳者一阳也.阳根于阴.故曰窍...
...和剂局方》)、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三仁汤(《温病条辨》)等,药物如金钱草、海金砂、薏仁、木通、车前子等单味药物,这些方剂不是为治肝硬化而建立,但可以使用于肝硬化腹水,却又必须有热症可见,运用时应结合全身情况使用。育阴利尿法有代表性的...
...寒邪潜伏少阴,得阳气鼓动而化热。苟肾气不至虚馁,则邪不能容而外达。其最顺者,邪不留恋于阴,而径出于三阳,则见三阳经证。太阳则恶寒发热,头项疼,腰脊强,治宜豉、芩,合阳旦汤。阳明则壮热鼻干,不得卧,治宜豉、芩,合葛根、知母等味。少阳则寒热...
...二钱) 木通(一钱半) 条芩(一钱) 甘草(五分)上姜三片,煎热饮之。一妇人脾疼,带胁痛,口微干,问已多年。时尚秋,用二陈汤加川芎、干葛、青皮、木通,下芦荟丸二十粒。章宅张郎气痛,自右胁时作时止,脉沉而弦,小便时有赤色,吞酸,喜呕,出食,此...
...,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
...,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在太阳百十一(方【52】)。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阳明之里,复往来寒热,火郁于少阳之表者,与大柴胡汤,双解表里之邪。若...
...表现为肝硬化、脾大,兼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丹参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毫升/天(相当于含生药15~30克),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中静滴,25~30天为一疗程,一般用3疗程;丹参饮片15~30克/天,水煎服,...
...未再复发,自觉一直良好。【按语】从祖国医学看,发热的原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在外感热病即伤寒病中,发热为主要见证之一。如太阳病多恶寒发热;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或潮热;少阳病为往来寒热;少阴病发热则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
...慢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临床上除坚持药物治疗外,适当配合饮食治疗,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病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疸”等范畴,多由湿热毒邪内淫肝胆、肝胆疏泄条达功能失调所致。 茯苓粥:茯苓50克,薏苡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