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世界之科学医,不但不谓之‘国医’,且不欲其有医师之称,必横加之以‘西医’之名而后快。颠倒错乱,谬论谬妄矛盾,真笑柄也。”1932年中华医学会大会还通过决议,反对中医用“国医”之名以致混淆视听。 然而,不管西医界如何反对,以及如何坚持使用“...
...85版)等十余种专著和在国内外发表的3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还一贯坚持以中医为主,西医为用进行辨证论治,精于遣药组方,寓防于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擅治内、妇、儿科疑难病症和老年病,曾治逾多例顽固性哮喘,各型肺结核,甲状腺病,心脑血管病,...
...俗话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一个“和”字,道出了无穷的意蕴。其实,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也在于一个“和”字,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内和。就是要保持体内五脏六腑的调和平衡。按中医传统理论,即做到阴阳和、五行和、气血和。若七情六欲失度,...
...理清对中医辨证论治的认识。 经方辨证 主要依据症状反应 中医的辨证论治,亦称辨证施治,有人认为两者意同,有人认为两者意异,著名经方家胡希恕先生赞同用辨证施治,其主要原因是针对后世注家以“论”字做文章的浮华论述,正如章太炎指出的“金元诸家及...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 (记者雷汉发)“坚持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走向兴旺发达灵魂和动力。温家宝总理就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知识和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而我们在科技创造和创新中一定...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进行中医现代化研究,势必要触及“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使中医证候客观化?沈自尹院士遵循着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对...
...30多家,生产复方400余种,单味中药200余种,其注册要求较低。 日本、韩国、台湾由于其中医药教育及科研基础较差,不掌握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技术和经验,因而其生产的“汉方药”或“科学中药”以中医经方为主,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 孟凯韬 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 前段时间笔者在百度网上看到《中医理论需要“全面实现数学化”吗》一文,出自2010年4月14日《中国中医药报》,文中所引内容均出自笔者2010年2月24日在《健康报》中医周刊发表的《用科学语言诠释中医》,...
...假设”,即前面上文所讲的“自设跳板”。研究者无视从《黄帝内经》到当今大学教材中中医有关肾的一致性的表述,这是不对的。“肾的研究”中“第二个假设”即上文所指的“阉割在先”。研究者把中医在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假设为证候群诊断...
...证候实质研究的发展。吕维柏认为,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的区别在前者治疗时针对体现整体变化的“证”,后者则针对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认识层次上后者较浅,属于感性认识;前者较深,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深入到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