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生平_诗人_【文学360】

...相知,声誉日隆。嘉祐三年十月下旬,被召回京。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因天下之力以失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嘉祐五年(1060年),为三司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熙宁变法时,...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129.html

三令五申的解释_三令五申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http://hanwen360.com/cy/323260.html

同舟敌国的解释_同舟敌国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http://hanwen360.com/cy/385824.html

刑余之人的解释_刑余之人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余:以后。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也指其他受刑致残的人。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五十六回...

http://hanwen360.com/cy/386390.html

主少国疑的解释_主少国疑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疆场骚动,~,不乘此时出师却贼,如何安定社稷?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九十六回...

http://hanwen360.com/cy/211730.html

法家的代表人物_法家_【文学360】

...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变法理想的舞台。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97.html

因势利导的解释_因势利导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所以开明的行政者对于民意是~的,民意得到畅达,社会也就健全地发展了起来。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http://hanwen360.com/cy/288294.html

添兵减灶的解释_添兵减灶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http://hanwen360.com/cy/385455.html

司马光为官生涯

...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问题,如新法不能有效落实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404.html

王安石变法的成果_政治家_【文学360】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150.html

共找到1,5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