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亡佚,但亦可窥见当时学研究兴盛状况。王叔和《脉经》对总结王叔和所撰《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专著,全书共10卷、98篇、约10万字。王氏结合临床实践,首次对中医学理论进行系统全面论述,奠定了学基础。《脉经》学术成就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时代变化_【中医宝典】

...#e#   时代变化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 比名利人多了,比气节人少了。 追求享受人多了,追求道德人少了。 要面子人多了,要良心人少了。 漂亮人多了,有气质人少了。 胖人多了,健康人少了。 外表干净人多了,内心干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22.html

前言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一端而言用者也。惜古之学真髓已不可见,而今世医家所宗,概不出叔和《脉经》、高阳生《诀》,其所以相袭成风者,一则以其浅简,为衣于医之辈所近;二则以中医学术迁流至今,严格说来,大抵已成应用技术,四诊之中,几独靠“问”字一诀,而切诊是已沦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2.html

时代解释_时代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时期 time;age;era 他是那个时代最著名作家之一 指一生中某个时期 a period in one’s life 青年时代 国语辞典 歷代、世代。 宋書.卷十四.禮志一:「況三國...

http://hanwen360.com/c/276332.html

含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无疑是对全身一种检查方法,所以我们说诊起源于经络和对经络检查是没有疑义。当然经络实质问题目前还不能说是清楚了,但说它与血脉有极其密切关系则实不为过,不论占代遍诊法与后世独诊寸口,凡是诊脉部位必在经络循行道路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6.html

《脉经》在线阅读

...软与弱、迟与缓八组相类,提醒医生要注意脉象区别对照,对后世医家对脉象鉴别有很大启示作用。4.确立三部和脏腑分候定位 《脉经》在《难经》基础上,将寸尺二部发展为寸、关、尺三部;把《内经》遍身诊脉之三部加以发挥,解释为掌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2.html

仓公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右气口小紧。”这两处所称之气口,皆在右侧。与此相应,在济北王侍者韩女案中则日:“肝脉弦出左口,故欲得男子不可得也。”这种认为左右寸口,标志着小同病变诊法,实际上是《赞》中以左右分属人迎与气口,以及后世用以分侯外感内伤先导。 ...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8.html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_《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部如《温病浅谈》、《温病纵横》、《赵文魁医案选》、《文魁学》、《赵绍琴四百》等可供研究学习。更有全面系统反映其学术思想总结性之著《赵绍琴内科学》正在整理之中,不久即可问世。我们翘首以盼。赵绍琴教授学术继承人彭建中杨连柱1995年10月...

http://qihuangzhishu.com/1249/3.htm

王安石历史评价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中国皇权时代官方定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但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保甲法...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47.html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出现了如周学海这样对诊断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全面总结,并对学理论深入研究做出贡献医家及其学四种》等较高水平著作。舌诊是望诊重要内容,在此期也不断得到发展。1920年曹炳章(赤电)撰有《彩图辨舌指南》,本书有论有图,有治有医案...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80.htm

共找到925,6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