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探究。 医史专家认为,医之门户,起之金元,以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为代表。其实,在中国文化发达的宋代,医学流派的形成已经初露端倪。方勺在书中记述了蜀人石藏用好施暖药,杭人陈承则好用凉药的不同行医风格,可谓水火不相容。时人比拟为“藏用担头...
...2008年12月2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在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上指出,目前中医药创新发展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是:基于临床实践的中医药理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蕴藏于古医籍中的中医药知识、...
...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学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1984年9月任学术经验继承老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1987年任中医学综合特邀编委。1990年任上海市继承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研究班指导老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
...海外的中医名家,说明中医中药对世界的贡献。中医药,全人类都需要。 新三辑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名医的类型更加丰富多彩。既有家学渊源者、名师真传者,又有科班出身者、院校培养者。既有政府评选的国医大师,又有享誉一方的民间大师。既有大城市中的专家学者...
...首先认真研读古典医籍,中医经典烂熟于心,先生常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要把书本与自己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文有所解,理有所悟。他既善理论,又重临床,既重继承,又强调发展,敢于创新,在理论学术上多有发展,并与当时的其他名医一起成为岭南...
...家医院率先实行药品价格低进低出,这是适应医保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医院药房的“暴利时代”终将结束。药物经济学评价将在确定基本用药目录、建立新的补偿机制中担当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成本核算还没有...
...读书人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方法,闪耀着古代读书人的思想的光辉。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的形成、发展都是在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中发展起来的。 很多名医都是有名的读书人。“滋阴派”的一代宗师朱丹溪是著名理学家许谦的高徒,是当地有名的鸿儒...
...问题便备受争议,直至现在还有学者将中医列入“伪科学”,“取消”之语未了。而中医药业内人士无论是在临床还是科研方面,亦仍是觉得困难重重,倍感困惑。究竟怎样来看待中医及其发展问题?借助于“大历史观”,放开眼光,打开思路,或许有助于我们将其认识清楚...
...脉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等问题,是脉学中的一个学术色彩很浓的临床实际问题。对此在脉法的起源形成阶段亦即古代脉法阶段,已于有关各专题叙述过了。这里主要就《脉经》或说《脉经》以后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专题的讨论。 脉法出自医经家,见于《...
...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当时北京各医院的中医医生人手1册,产生广泛影响。方和谦坚持弘扬仲景学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他认为21世纪中医学术的发展,不能墨守陈规,只有在深刻领会仲景学术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