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王昆莫为右夫人,成为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汉家公主,被史学家们将芳名载入史册。 《悲愁歌》为后世传诵,其叶被称作是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刘细君也被称为“和亲公主中的第一才女”。这首诗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至汉代,传世...
...《〈母亲〉木刻十四幅》序〔1〕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一出版,革命者就说是一部“最合时的书”〔2〕。而且不但在那时,还在现在。我想,尤其是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这有沈端先〔3〕君的译本为证,用不着多说。 在那边,倒已经看不见这情形,成为陈迹了...
...下去,就忽略和抛弃了中医经典理论的根基,基础不牢,不会辨证施治,临床上怎么会有好的疗效,怎么能够振兴中医,怎么能够达到中西医结合的目的? 当重经典、多临床 《伤寒论·序》中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
...中医,首先必须解决对于中医的认识问题。我在《回归中医》一书里认为“如何认识中医,事关战略”,不仅如此,“传承中医”更是关乎战略的大问题。刘世峰把自己的学术著作,定位于《传承中医》,可谓有胆有识,立论高远。 其实,传承中医的问题,绝不是某个人...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
...说起郭兰英,上至百岁老人,下至3岁幼童,几乎都听过她的歌。郭兰英的歌从解放前唱到解放后,从战争年代唱到和平时期。她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 郭兰英,1946年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成为一名革命文艺工作者;1948年首演《...
...。研讨历史是为了发展未来。不了解中医药学的历史,岂能明确其将向何处去。 中医——原创医学科技 在我们国家,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对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人们总是习惯于对其进行比较。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传说神农尝百草,一定品尝过很多植物药,他当年是否吃过毒虫,这还是个历史之谜。《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的出版,是一件值得中医同道祝贺的事情。 ...
...34人活到90~100岁,12人活到100岁以上。被称为“药王爷”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更是活到101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确实是稀有之事。 最近欣喜地读到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推出的力作——《国医大师谈养生》,该书对现今最具...
...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古代官府的佐吏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