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_《针灸聚英》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曰.十二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又曰以荣于身者也.其始(平旦寅时)从中焦注手太阴(肺)阳明.(大肠卯)阳明注足阳明(胃辰)太阴.(脾巳)太阴注手少阴(心午)太阳.(小肠未)太阳注足太阳(膀胱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uying/929-8-8.html

针刺补泻的原则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官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灸临床必须根据病症的属虚属实而施行补法或泻法。《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9.htm

十二离合_《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经别篇全)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此言人身脏腑经脉,无非...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2-3.html

施行补泻的依据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1、明辨经络施行针灸首先要熟悉经络理论。《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指出针刺补泻法的运用即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针灸的作用主要是调理气血以达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10.htm

针刺的得气与补泻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毫针由于针体细小,对机体的损伤轻微,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其操作方法也最为细致。古代九针即以毫针为主体。《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标幽赋》:“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亦即...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12.htm

内经补泻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也。邪盛则虚之者,言诸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存若亡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察其气之以下与常存也。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7-5.html

手足十二所属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共包络,手足所属三阴阳,太阴足脾手肺脏,阳明足胃手大肠,少阴足肾手心脏,太阳足膀手小肠,厥阴足肝手包络,少阴足胆手焦当。【注】●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共包络分属手足三阴三阳,为十二经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96-8.html

《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穴 八、针法秘传 (一)注解标幽赋 (二)禁针穴 (三)禁灸穴 (四)古针法 (五)古穴法、论晕针吸针解救法 (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宏纲陈氏补泻针法 三才法 候气法 近世针家十四法 通关过节等十六法 九、十二四肢各穴分主治病症...

http://qihuangzhishu.com/716/index.htm

《金针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注解标幽赋 (二)禁针穴 (三)禁灸穴 (四)古针法 (五)古穴法、论晕针吸针解救法 (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宏纲陈氏补泻针法 三才法 候气法 近世针家十四法 通关过节等十六法 九、十二四肢各穴分主治病症(此即十二经井荥俞...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zhenmichuan/index.html

寒热补泻法_《卫生宝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凡补泻之法.皆如前也.若病入患热者.觉针气至病所.即退针三二分.令病患口中吸气.鼻中出气.根据本生成数足.觉针下阴.气隆至.根据前法出针.若病患患寒者.觉针气至病所即进针至二三分.令病患鼻中吸气.口中出气.根据本生成数足.觉针下阳气...

http://qihuangzhishu.com/632/220.htm

共找到154,4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