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学家(17世纪)。字惠,号浩然子。先世本为华亭(今属上海市),后迁至姑苏(今江苏苏州)。初习儒,博通经史,天文地理,无所不精。适值西方医学传教士来华,王氏信仰天主教,且因母病,又攻读医学。常以儒家性理之说,结合西医之,互相发明,...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57.htm

中医情志研究的现代启示——读《中医情志》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炼一种学说已属不易,为一种学说发展成一个新学科而构筑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则更为困难。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乔明琦、张惠云二位教授新近撰著的《中医情志》,在中医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29.html

”字的康熙字典_康熙字典的解释_康熙字典的意思

...《廣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 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又姓。《北魏書·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

http://hanwen360.com/k/6E90.html

易学中医的由来_【中医宝典】

...学科的渊薮,中国各门学科无不胎源于周易,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周易是内经的河头源水,正如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所言,“不知易便不足以知”,因此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无不求索于周易,为了深入研究“内经”,有必要沿“周易”系列上下求索,以求其,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11.html

华氏脉-----横空出世_【中医宝典】

...华氏脉创始人张树才先生早年学习的是生物学及植物气候学,因此他对自然界的物候现象有特殊的敏感性,.对朴素的唯物世界观有浓厚的兴趣。24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中医,并对其中的朴素的哲学观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了对中医的伟大的探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0.html

自序_《伤寒寻》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证.总在六经上辨认.能解得六经辨证之法.虽繁剧如伤寒.尚不为多岐所眩.而杂症即一以贯之.故医者必从此问津.乃不迷于所行.惜其书散亡于兵燹之余.经王叔和裒辑成帙.后之学人墨守叔和序例之说.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

http://qihuangzhishu.com/725/3.htm

方论(三十九)_《中国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饵。罔不左顾。粤俗争尚鬼。病则倾橐事 禳。不急。即亦多耳臆断。不程方。无论内经灵枢。玉函金匮。与桐君所录。雷公所记莫之探。即近代刘朱数家所铨综者。亦漫不识为何物。民不幸为二竖所虐。六贼所侵。不以其身委于寐不可测之神。则以其身试于庸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64-1.html

经(三)_《中国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或问。诸药论。甚精。窦文正默幼从其子元。荐之元世祖。而老不可征。诏有司。岁给衣米终其身。〔李氏(季安)内经指要〕佚吴澄序曰。有内经。与儒家六经准。其三才之奥。诸术之乎。然其辞古。其旨深。流鲜能读。儒流谓非吾事。亦不暇读。何望其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6-1.html

萧宏慈:中医院校不到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而失去中医的灵魂。我认定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在中医院校里不到真正的中医,不仅如此,中医院校基本上成了西医的附庸,其毕业生基本不会看病。按一些老中医的说法,中医学院培养的基本上是中医的掘墓人。写《行天下》,就是为了让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62.html

中医身亦能心_【中医宝典】

...方法被引入中,引起一些人不解。乔教授回应道:“我认为任何学科都是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中医不但要与西医交叉,还要与包括心理学、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交叉。这样可以提供科学的证据使人们接受中医药”。他形象地说:“不走进现代科学这座大厦,中医药就只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71.html

共找到105,5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