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迷茫看派_【中医宝典】

...有的中国史家说,在宋、元以前,中国医学没有什么派别可言。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如果从医学理论上讲,确有可能到了宋、元以后,中医才各立门户,并依门户的分别,形成不同的宗派,但若从中医医术上看,之派别恐怕先秦时代就已经相当明显了。根据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80.html

医学史的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史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医学史研究中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国医学史研究中,注意总结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是史研究的根本任务。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可在上述研究范围内,参考研究任务和目的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5-4.html

朝鲜族的医学发展(1)_【中医宝典】

...很大发展。据当时和龙县公安局和延吉道尹公署文件记载,我国朝鲜民族队伍里的一些有志之士,配合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民族医学教育,于1920年在和龙县成立医学研究会,吸收会员48名,开展民族医学教育,此后各地又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医学研究会,大量吸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94.html

_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分医学为四科,即“食”,“疾”,“疡”和“兽医”。疾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yi-1962.html

赵叙_《市隐庐医学杂着》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岁寒居士,夙好儒书,素研医术。不因人热,靡顾世非,随证处方,惟求其是,往往奏效甚奇。一日,出示所撰《医学杂着》一卷。荡涤肤辞,独标精义,针砭痛下,药石交投。虽全豹未窥,而一斑已见。余因怂恿登梨,出以问世。所谓行仁术,亦恻隐之心所不能已耳...

http://qihuangzhishu.com/240/2.htm

北洋政府时期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从此,我国的医学教育纳入了正规的教育体系。二、公私立学校及教会学校的创办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直隶、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先后设立一些国立或公立学校。如1912年北京成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医科大学前身)。1912年杭州成立浙江省立医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46.htm

自叙_《医学源流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不得不听之者,而生杀唯命矣。夫一人天下之重,而天下所之人,其命又悬于医者。下而一国一家所之人更无论矣,其任不亦重乎?而独是其人者,又非有爵禄道德之尊,父兄师保之重。既非世之所隆,而其人之自视,亦不过为衣服口食之计。虽以一介之微,呼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60/2.htm

隋唐五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何时设置待考。这可能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设置之翰林宫。2、药藏局和掌医药藏局是东宫官属下的机构,属门下坊管理,专为太子服务的医疗机构。药藏郎掌和医药,丞为之助理。皇太子有疾,由侍医诊侯议方,典药、药童为之修合医药。药进呈,由宫臣莅尝,如同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1.html

医学正传后再叙_《医学正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下之言医者众矣,安得有如至灵默契阴阳之大小、明决六脉二经之周流变化者,而与之论《素问》诸经方药之宜,攻补之功,虚实之变,针灸之法耶?盖尝思其人不可作矣,以名多,以名医名少也。《医学正传》,待御东崖虞公叔祖恒德老人所着也,观其书可以知其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engzhuan/611-13-0.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个新阵地。一、启蒙医书清代医家编著的启蒙医书和方书为数颇多,影响后世较广的有: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集程氏研究历代名家著心得及其三十年来的临证经验。全书条理清晰,论述言同意,深入浅出,选方切于实用,在临床医学入门书中影响较大。陈修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6.html

共找到118,3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